反比例函数中考复习教学设计
(1)课堂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3.能根据题意,正确获取已知和图形中的知识并合理选取
恰当方法解决一次函数和反比例综合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反比例函数复习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函数思想的运用;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体会个人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性。
三 教学重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四 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1. 定义复习
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为常数,k≠0)的形式(或y=kx-1,k≠0),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1)概念重点:(1)k为常数,k≠0; (2)x的指数为-1; (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4)因变量y的取值范围是y≠0的一切实数. 活动一:回顾概念
2y?(m-1)xm-2为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 1.若函数
?2.若点A(a,b)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则代数式abx2﹣4的值为( )A.0 B.﹣2 C.2 D.﹣6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利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它的图象k
是双曲线,反比例函数y= 具有如下的性质(见下表)
x
①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到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小; ②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到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大.
活动二: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
1. 已知点A(﹣1 ,y1),B( 1 ,y2),C ( 2,y3)在反比例函数的y?k2?1x 的图象上 ,则y,y,y的大小关系为 (用
1
2
3
“>” 连接). 变式练习:
2已知点A(x1 ,y1),B(x2 ,y2),C ( x3,y3)在反比例函数y?k2?1x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 (用“>” 连接). 3.已知反比例函数 ,当1<x<3时,y的取值范围是 .
流程: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说说分析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说理过程进行点评,并利用多媒体展示过程. 教师归纳函数值大小比较方法:
1、代入求值法;2、图象性质法;3、图象观察法;4、特殊值法.
(设计意图)从基本问题出发,从具体数字到字母,从已知自变量变化范围比较函数值大小,从已知函数值大小范围比较自变量大小,层层深入,不断变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学会函数值大小比较,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体会借助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作用.
活动三 综合能力的提升,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问题的解决 1.如图所示,直线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求△AOB的面积 2.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3
.
3流程:学生在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出答案及解题思路.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关键: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设计意图)设计利用图象法解方程组与不等式,让学生经历观察、
发现、比较、抽象的过程,从而更好认识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者间的联系,开阔学生的思维. 七:课堂小结
1. (1)这节课主要复习的内容、方法有哪些? (2)你还有哪些收获?
2.知识点总结 两种性质: 增减性 对称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