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代 汉 语 复 习 要 点一
绪论部分知识要点 概念1、古代汉语;2、文言 。注意关键词:先秦口语、上古汉语面语、仿古、唐宋、北方话。 古代汉语:(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 (2)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第一单元文选知识要点 郑伯克段于鄢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如第8页注④) 1、庄公寤生。寤,通“啎”,逆,倒着。 2、(亻它)邑唯命。亻它,同“他”。(异体字)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3、京城大叔。大,后来写作“太”。(古今字) 4、焉辟害?辟,后来写作“避”。(古今字)焉,疑问代词,哪里。 5、無使滋蔓。无,通“毋”,不要。滋:滋长。蔓:蔓延。 6、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黍日),黏。这里指团结人。 7、子封帅车二百乘。帅,通“率”,率领。 8、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 9、永锡尔类。锡,通“赐”,给予.。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如第9页注⑨) 1、遂恶之。恶,憎恨。
2、亟请于武公。亟,屡次。 3、制,岩邑也。岩,险要。
4、虢叔死焉。死焉,死在那里。 5、都城过百雉。城,指城墙。 6、君将不堪。堪,经得起。 7、何厌之有?厌,满足。
8、君之宠弟 宠,纵容,偏爱。
9、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下去。 10、西鄙北鄙 鄙,边邑。
11、无庸,将自及。庸,用。及,赶上。
12、厚将得众。厚,指土地扩大。众,这里指民心。
1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修葺,指修城。聚,指聚集百姓。缮,修理,制造。甲,戎衣,铠甲。兵,武器。具,准备。卒,步兵。乘,兵车。 14、公伐诸鄢。诸,“之于”的合音字。 15、请以遗之。遗,给,这里指留给。 16、纯孝也。纯,笃厚。
17、施(音亿)及庄公。施,延,扩展,等于说“扩大影响”。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制,岩邑也。
1
②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③非制也。
④颖考叔,纯孝也。 2、双宾语句
①谓之京城大叔。之(间接),京城大叔(直接) ②不如早为之所。之(间接),所(地方直接) 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之(间接),故,悔(直接) 3、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如②,前置宾语是“何厌”,是宾语前置加“之”复指。如③前置宾语是“何”,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①(亻它)邑唯命。唯命是听,命作宾语,构成“唯??是??”的结构。 ②何厌之有?前置宾语是“何厌”,是宾语前置加“之”复指。 ③敢问何谓也?前置宾语是“何”,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④君何患焉?同②。
⑤其是之谓乎?代词作宾语前置“是”,后面用“之”复指。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如12页注12)
①惊姜氏。惊,动词,使动用法。(使?受惊) ②今京不度。度,名词,用如动词(合法度)。
③无生民心。生,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使民生二心)。 ④而誓之曰 誓,名词 用作使动(向她发誓)。 ⑤隧而相见。隧,名词,用作动词(挖隧道)。 齐晋鞍之战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师陳于鞍。陳,通“阵”,摆开阵势。 2、旦辟左右。辟,避开,后来写作“避”。 3、韩厥(亻免)定其右。亻免,同“俯”,低下身子。 4、絓于木而止。絓,通“挂”,后来写作“掛”,绊住。 5、奉觞加璧。奉,通“捧”捧着。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1、余病矣。病,等于现在说病重、病历害了。这里指受伤很重。 2、苟有险 苟,如果。险,这里指难走的路。 3、此车一人殿之 殿,镇守。
4、以病败君之大事。以,因。败,坏。 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擐,穿。 6、援桴而鼓。援,拽过来。 7、毙于车中。毙,扑倒。 8、再拜稽首。再,两次。 9、加璧以进。进,奉献。
10、无令舆师陷于君地。舆,众多,许多。 11、属当戎行。属,恰巧。当,遇到。 12、敢告不敏。敏,聪明。
13、如华泉取饮。如,动词,往。饮,用如名词,指水。
2
14、以劝事君者。劝,鼓励。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射其御者,)君子也。 2、被动句
①郤克伤于矢。 ②将为戮乎?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①师陳于鞍。陈,通“阵”名词用如动词,摆开阵势。
②不介马而驰之。介,甲,名词这里用如动词。不给马披上甲。 ③从左右,皆肘之。肘,名词用如动词,用肘制止。
④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辱。名词用如动词,带来耻辱。
⑤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意动用法,把?看做难事。免,使动用法,使〔其君〕脱身。 子产不毁乡校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不如小决使道。道,疏导,后来写作“导”。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如第9页注⑨) 1、以议执政之善否。善否,好和不好。 2、是吾师也。是,指乡校。
3、忠善以损怨。忠善,用如动词,为忠善。损怨,减少怨恨。 4、不闻作威以防怨。防,堵住。 5、岂不遽止?遽,急,迅速。 6、吾不克救也。克,能够。
7、吾子之信可事也。信,诚然,的确。 8、仲尼闻是语也 是,这。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吾师也。 2、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 何为? “何”为前置宾语,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善,名词意动用法。(认为??忠善) ②我闻忠善以损怨。忠善,名词用如动词。(为忠善) ③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用如动词,(以??为药)。 第一单元通论知识要点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 简答汉语字典辞书都有哪几种编排方式?
1、按音序排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3、按编码排列
(二) 说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几十年内,是如何按音序排列的?在古代呢?
1、按注音字母顺序 2、在古代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三) 三种排检法的利弊各是什么?
3
1、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查字迅速方便,但是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很难找到要查的字。
2、部首排列和编码排列不存在拼音排列的缺点,可是有的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却不易确定。
3、有些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四) 牢记下列工具书的一般情况
1、《康熙字典》 ⑴介绍《康熙字典》:该字典的两位主编是张玉书和陈廷敬,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用得是部首法,分为214部。收字47035个,在清代以前收字最多。 该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
⑵说说《康熙字典》的优点和不足:优点,一是收字较多;二是它解释字音和字义,除引用古代韵书或字书的解释之外,一般黑引用古注。这对我们查阅古音古义很有帮助。不足,一是它对字的注音和释义主要是引用前人的意见,很少推出自己的见解,让人无所适从;二是错误较多,特别是引文的错误;三是注音用反切,释义用文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⑶还要了解清代王引之曾奉敕作《字典考证》,纠正了《康熙字典》引文上的错误2588条;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纠正它在音读方面的错误5900多条。
2、《辞源》和《辞海》
⑴它们都是按部首排列法编排的,后面均有《汉语拼音索引》。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组织人马对它们进行了重新修订,使它们在收字上有了明确的分工。修订后的新《辞源》专收古汉语词汇,成了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组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新《辞海》则更注重吸收现代科学词语,百科的内容大于《辞源》。
⑵注意73页左上“社”的注音。She(拼音字母,其下为注音字母))常者切(反切上下字),上(中古的声调),马韵(中古的韵部),禅(中古的声母)。 3、《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
⑴两部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都采用部首排列法。都本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但是,《汉语大字典》偏重收集古今的汉字,《汉语大词典》偏重收集古今的复音词。 ⑵介绍《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采用部首排列法。共收字5600个左右,是目前收集汉语单字最多的工具书。编者的意图是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因此,如果要了解汉字字形、字音的历史演变,它是最好的顾问。 4、《说文解字》 ⑴介绍《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中国文字学的典籍之作,也是我国第一步系统而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字体,然后进行解说。其释字体例是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 许慎所说的字义是他认定的本义,其说解和判定大部分是可信的,也有一些错误。 他在分析小篆的形体结构时,从中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部首,并把9000多个字列入这540个部首中去,这是他的一大创造,对后世的检字法有很大影响。
⑵介绍“说文四大家”:著《说文解字注》的段玉裁,著《说文解字义疏》的桂馥,著《说文句读》的王筠,著《说文通训定声》的朱骏声。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