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3、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走,跑,这里指奔逃。 4、或百步而后止。或,有人。 5、直不百步耳。直,仅,不过。 6、不违农时。违,耽误。 7、不可胜食。胜,尽。
8、数罟不入 数,密。罟,网。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砍树的斧子。 10、树之以桑。树,栽种。
11、谨庠序之教。谨,谨慎从事。庠序,学校。
12、孝悌之义 孝,顺从并奉养父母。悌,敬爱兄长。 1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积,储藏。 14、塗有饿殍而不知发。发,指开仓济民。 15、非我也,岁也。岁,年成。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亦走也。
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③非我也,岁也。 ④非我也,兵也。 2、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 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②王无罪岁。罪,名词用如动词,归罪于?? 许行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禽兽偪人。偪,后来写作“逼”,这里是威胁的意思。 2、圣人有忧之。有,通“又”。这里是承上“尧独忧之”而言。 3、师死而遂倍之。倍,通“背”,背叛。 4、昔者,孔子没。没,通“殁”,死。 5、子贡反。反,通“返”返回。 6、皜皜乎不可尚矣。尚,通“上”。 7、饱食、煖衣。煖,同“暖”。异体字。
8、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贾,价格,后来写作“價”。古今字 9、秋阳以暴之。暴,晒(曬),后来写作“曝”。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 1、自楚之滕。之,到??去
2、愿受一廛而为氓。廛,一般百姓的住宅,氓,自外地迁来的民。
3、饔飧而治。饔,早餐。飧,晚饭。用如动词,指自己做饭。治,指治理天下。4、仓廪府库。仓廪,粮食库。府库,藏财帛的地方。 5、恶得贤?恶,哪里。
13
6、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室。
7、何许子之不惮烦?惮,怕。烦,麻烦。 8、是率天下而路也。路,疲劳,羸弱。 9、或劳心。或,代词,有人。
10、天下之通义也。通义,一般的道理。 11、五谷不登。登,成熟。
12、教民稼穑。稼穑,农业上种叫稼,收叫穑,这里泛指农事。 13、门人治任将归。任,担子,指行李。治任,收拾行装。 1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适,到??去。
15、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情,自然之理。
16、比而同之。比,平列,等于说同等看待。同,等同起来,等于说划一。 17、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膺,击。惩,使人受创而警醒。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圣人也。
2、滕君,则诚贤君也。 3、天下之通义也。
4、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5、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6、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宾语前置句
1、捆屦织席以为食。 2、奚冠?
3、奚为不自织?
4、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5、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 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7、子是之学。 8、莫之或欺。 被动句
1、劳力者治于人。2、治人者食于人。3、变于夷者 主谓倒置句
1、大哉,尧之为君!2、君哉,舜也!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1、踵门而告文公。踵,脚后跟,用如动词。踵门,足至门,指走到门上。 2、皆衣褐。衣(去声),穿。名词用如动词。
3、厉民而以自养。历,病,使??困苦。名词用如动词。 4、许子冠乎?冠,用如动词,戴帽子。
5、治於人者食人。食,名词用如动词,供养。
6、益烈山泽而焚之。烈,形容词用如动词,用烈火烧。
7、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又从而振德之。劳(去声),慰劳,名词用如动词。来(去声),使??来(归顺),使动用法。匡,正,使??正直,即纠正。使动用法。翼,保护。
14
8、惟尧则之。则,法则,用如动词,效法。
9、无能名焉。名,用如动词,指用言语来称赞形容。 10、是乱天下也。乱,扰乱,形容词用如动词。
※翻译本文的304页第二段,305页第二、三两段,306页一段,307一段,308一段,309一段,最后两段。 十一、词类的活用
(一) 把握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包括哪几种情况。 1、名词用如动词。
2、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用作状语。 5、动词用作状语。
(二)看懂各类活用,熟悉书上的例句。
(三)准备两个概念题: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主语所带表的人物并不是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它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以鲁为小)
(四)答题时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1、说明活用时,要先说本来是什么词,然后再说是如何活用的。例如: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鸣,动词,使动用法,使??响。不能仅仅简单地回答使动用法。 2、对于名词做状语,说明是名词做状语后,还要回答是表示什么的,最好有翻译。例如:豕人立而啼。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像人似的。 ※动词做状语的情况可以忽略。
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一)关于人称代词,注意以下几点
1、第二人称代词“而”和“乃”只能做定语。第三人称代词“之”只能做宾语,第三人称代词“其”只能做定语。
2、在上古汉语里,人称代词是单复数同形的。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确定。 3、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译作“我”。尊称代替了第二人称,译作“您”。自称其名属于谦称,称人之字属于尊称。
4、简答为什么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得少些:一是因为古代汉语省略主语的地方较多,而且第三人称代词不作主语;二是因为谦称、尊称代替了人称代词。 (二)关于指示代词,注意以下几点 1、“是”字都可以做哪些成分 主语,如:是乃仁术也。谓语,如:武王是也。定语,如: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介词的宾语,如:故谋用是作。动词的宾语,如:寡人是问。(注意:“是”作宾语可以放在动词前面) 2、“或”,是无定代词,只能作主语,译作“有的”。 (三)古书中,有两种“者” 1、(1)“者”字是一个特别得指示代词,他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例如:老者
15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时可简单译作“??的”。
(2)“者”字还可以用在数词后面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情,或者几样东西。例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2、语气词,其用法是
(1)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后,表示提顿的语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用在“有”字及其宾语后,与“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作下文的主语。如:有颜回者好学。 (3)在时间词“今”、“昔”等字的后面。例如: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4)用在假设分句或结果分句的后面表示停顿。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特别代词“所”字 (1)“所”字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及物动词的前面和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例如: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2)“所”字还可以用在某些带有形容性的词语的前面,指代描述的对象。这样组成的词组也带有名词性。例如: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3、简要回答与及物动词结合后特别代词“者”和“所”的异同。 它们都是特别代词,但“者”字指代动作的主动者,而“所”字指代动作的对象。 例如: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全牛者。 ②见者惊犹鬼神。
2011年12月5日星期一
16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第一册
于圆任
二○一一年十二月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