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问题:“环形山”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
过程和方法:
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思考:实验产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中分别用重球、注射器中喷出的水模拟了什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
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请简单说说月相形成的原因。
月亮自身是不发光的,它的光来自月面反射的太阳光。因而,月亮规律性的阴晴圆缺就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了密切的关系。由于月亮可以反射太阳光,无论转到相对地球的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而,在不同的时期,因为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亮面面积大小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说一说两种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优点 问题 填埋的方法 焚烧的方法 填埋方法优点:防止垃圾堆积在地面腐烂;缺点:长期填埋占用大量土地,地下水质受影响。
焚烧方法优点: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降低垃圾填埋的数量;缺点:对周围的空气产生严重污染,消耗大量的电能。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实验名称:填埋场模拟实验
研究的问题:垃圾简单填埋对环境会不会有影响?
材料:广口瓶、镊子、喷壶、滴管(每组一套)、河沙、细石子(每组若干)、纸巾(每组2-3张)、墨水(每组一瓶)
过程和方法:
1.在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 2.在瓶中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 3.在石子上铺上2厘米的河沙
4.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沙埋住 5.慢慢往瓶中喷水,观察现象
现象: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
思考: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中的材料分别模拟了实际环境中的什么? 注意事项:浸墨水时注意不要溅到衣服和桌上
附录:两种实验器材使用注意事项:
1、酒精灯的使用:(1)使用时,把灯帽打开,放在旁边:
(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火;(3)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中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4)不用时,用灯帽灭火。(用灯帽盖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指南针的使用:转动指南针盒,使磁针的南、北极与盒底标明的南、北相一致。这时,指南针盒底标明的东、南、西、北便是实际的东、南、西、北方向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