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最新作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2:50: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0 引言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应关注心理健康。新时期的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心理问题。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因而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

1 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涵义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该定义为“健康”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要求人们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也要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根据国际心理学会的标准以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米特尔曼(Mittelman)等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心理和社会角色的特征,我们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是:①智力正常;②健康的情绪;③和谐的人际关系;④健全的人格;⑤积极的意志品质;⑥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2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存在着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既有成长中的新问题,也有业已形成的老问题。精神生活的深度不安折磨着敏感的现代人,尤其是具有较高智力、文化、自尊和抱负的青年大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感和就业等问题上,苦闷、孤独、焦虑、冷漠甚至精神崩溃。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难以适应与高中完全不同的环境,或者为就业问题所困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心理承受能力却是有限的。我国每年有近500万高中毕业生跨进大学校门,在这些人中,经过紧张的高考来到大学校园,为了轻松只求及格混日子的人有之;从小学习成绩突出的佼佼者来到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为再不能成绩优异而失落苦恼者有之;更有甚者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感情失败而自杀,凡此种种,都说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大量调查表明,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都有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不

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动力不足,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网络、看小说,导致考试焦虑、产生厌学心理。②人际关系紧张。由于交际困难,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虚拟世界得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隐,迷恋于虚拟世界。长此以往,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③恋爱心理困惑。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如产生自卑感、自闭等心理问题。④抑郁心理。多呈现于特困生、学习困难与自我认知不良的学生。⑤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见异思迁;还有部分同学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表现为从众心理。⑥心理耐挫能力较弱。不能自主处理复杂的情况,经受不住困难,承受不了挫折等等。⑦意志不坚定。有压力但动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恒。

3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问题。

3.1 环境变化引发心理冲突。大学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

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首先大学生要靠自己的能力处理学习、生活、人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生活问题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次,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也不仅仅凭借学习成绩,还包括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这样一来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一般的学生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3.2 学习任务、方法发生变化而不适应。高中阶段学的是基础知识,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后,往往老师讲得很少,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大学里学的是专业知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理想,因而产生挫折感,丧失自信,干扰正常思维,从而更加妨碍学习。大学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3.3 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低落。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语言、习俗各不相同,不能用个人标准来要求每个人。此外,大学里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需要学生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但是有些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人际障碍,导致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学习、交友。

3.4 爱情引起的感情困扰。大学生情感十分丰富和深刻,接近成熟,但未完全成熟,情感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情绪容易随感情而波动。

3.5 就业压力造成的心理压力。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大学纷纷扩招,社会的竞争更是日益加剧,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每年都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由于焦虑、自卑,许多校园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乱砸东西、酗酒打架、消极厌世等。

4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社会建设的生力大军。正确认知心理问题,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生态,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长远要求,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主观方面,大学生可以进行健康心理自我营造。首先,要了解自我及悦纳自我。了解自我,就是要求大学生通过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既不能对自己估计过高,也不能对自己估计过低,自卑自弃。悦纳自我,就是要正视现实,愉快地接纳自我。大学生只有面对现实,正视自己,欣然接受自己,才不至于整天想入非非,或者别人面前掩饰自己,而去集中全力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主观幸福感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内有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些文献提出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八项策略,即培养人文素质、重视人格塑造、增进社会支持、累积积极情绪、开展适当比较、确立奋斗目标、调整期望水平、参加体育锻炼。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最新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z8zb45t2m3gzju6vsv034ka295j0v00cv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