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09预防流病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8 17:09: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09预防医学

第一章 绪论

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

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

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

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观察法

分析性研究

流行病学方法

实验法

实验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监 测 生态学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实验 社区干预实验

产生假设 检验假设

验证假设

理论法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4、流行病学特征:

(1)群体的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心理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 5、流行病学应用:

(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2)疾病的监测(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 (4)疾病的自然史(5)疾病防制的效果评价 6、流行病学的展望:

(1)宏观与微观并举(2)传染病与非传染性疾病并重(3)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并存 (4)发展现场流行病学(5)重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6)强化流行病学在循证浪潮中的作用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1、 疾病分布 :是指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空间)和不同人群(人间)表现的数量或频率特征。简称三间分布,又称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或疾病的人群现象. 2、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

①发病率:表示特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1年),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某人群某年(期)内某病的新病例数某病的发病率= ×K

同年(期)暴露人口2

09预防医学

(K=100%,1000‰,100000/10万) 用途:描述疾病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②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都是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是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月为单位)

用途:主要应用于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时的病因调查。

③续发率:指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易感接触者的续发病例数续发率= ×100%

易感接触者总数

用途:用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不同传染病的传染力,分析流行因素及评价防疫措

施。 (2)患病指标

①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

某特定时间内新旧病例数患病率= ×K (K=100%,1000‰,100000/10万)

同期的平均人口

(若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则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时点患病率:一般是指调查时间短,一般在1个月以内 期间患病率:一般是指调查时间超过一个月

用途: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指导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流行因素,

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使患病率升高的因素:新病例增加;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程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

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使患病率降低的因素: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程缩短;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入;治愈

率提高

②感染率:指在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感染率 ? ? K K=100%

受检人数

用途: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其流行态势,也可为

制订措施提供依据。

③残疾率: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时期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残疾人数。

残疾人数残疾率 ? ? K K=100%或1000‰ ……

调查人数用途:说明残疾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可对人群中严重危害健康的任何具体病残进行单项统

计,作为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 (3)死亡指标

①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死于某病的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

之比。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死亡率= ×K (K=100%,1000‰,100000/10万)

同期平均人口数

用途:衡量人群因病、因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

3

09预防医学

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为当地卫生保健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②病死率: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值。

某时期内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100%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用途: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医院的医疗水平的一项指标。

③生存率:又称为存活率,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

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n年生存率= ×100%

开始随访的病例数

用途: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4)残疾失能指标

①潜在减寿人数(PYLL):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

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在考虑死亡数量的基础上,以期望寿命为基准,进一步衡量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强调了早亡对健康的损害,它是测量人群中疾病负担的一个直接指标;在卫生事业管理中,可用于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 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

的寿命损失年 (YLL) 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YLD) 两部分。

DALY是一个定量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暂时失能和永久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是测算疾病负担的主要指标之一;据此可确定危害健康严重的疾病和主要卫生问题。

3、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分类 来源 分子

患病率

横断面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调查时点的病例数(时点) 调查期间的新旧病例数(期间) 调查人数(时间患病率) 平均人口数(期间患病率) 理论上无长度(时点患病率) 特定的一段时间(期间患病率) 比例

静态描述

病程长的疾病(慢性病) 卫生服务投入依据

发病率

疾病报告登记或队列研究 观察时间内新发生的病例数

分母 时间 性质 用途

暴露人口数、平均人口数 有时间长度,一般为一年 频率

动态描述(监测) 各种疾病

病因分析、效果评价

4、疾病流行的强度 疾病流行强度: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

度。

4

09预防医学

判断依据:①涉及地域;②发病数量;③病例间的联系程度

(1)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

为散在发生。

(2)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3)流行:指在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4)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区广,在

短期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州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5、疾病分布的形式 (1)人群分布: ①年龄

分析方法:1)横断面分析:主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或不同年代各年龄组的发病率、

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某时期传染病或潜伏期较短疾病的年龄分析。 2)出生队列分析:这种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方法称为出生队列分析。该方法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等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它可以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暴露特点及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的作用。

②性别;③职业;④民族与种族;⑤宗教;⑥婚姻与家庭;⑦流动人口 (2)时间分布:

①短期波动: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短期波动。 ②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③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④长期趋势: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及病原体的型别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长期趋势,也叫做长期变动。 (3)地区分布

①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②城乡分布

③地区聚集性:某地区发病及患病等疾病频率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称为疾病的地区聚集性。 1)地方性:由于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只在一定

范围人群中发生,而不需紫外地输入时称为地方性。

ⅰ统计地方性:由于生活条件、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使某一地区某些疾病发病率长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与该地自然环境关联甚微,称统计地方性。 ⅱ自然地方性:某些疾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只在某一特定地区存在的情况。

ⅲ自然疫源性: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在繁衍种属过程中不依赖于人,而在野生动物或家畜中传播,人是偶尔介入该环节时受到感染,这种情况称为自然疫源性。

2)输入性疾病:又称外来性疾病,凡本国或本地区不存在或已消灭的传染病,从国外或

其他地区传入时,称为输入性疾病。

④地方性疾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判断依据:1)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发病率均高;

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中,该病发病率较低,甚至不发病; 3)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 4)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5)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5

09预防医学

(4)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疾病频率指标的差异,从而探讨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关系。

判断标准:1)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原居地居民 ? (移民 ? 移民国当地居民)

2)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原居地居民 ? 移民) ? 移民国当地居民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1、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2、现况研究特点

(1)一般在设计阶段不设对照组 (2)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

(3)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

(4)对研究对象固有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断

(5)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的条件 (6)定期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 3、现况研究类型

(1)普查: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作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优点:①调查对象为全体目标人群,不存在抽样误差。

②可以同时调查多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③搜寻至人群的全部病例,在实现“三早”预防的同时,全面的描述疾病的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研究提供线索,为某种疾病在普查后进行普治打下了基础。

缺点:①不适用于患病率低且无简单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②由于工作量大而不易细致,难免存在漏查。

③调查工作人员设计面广,很难保证统一和标准化。 ④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大。

(2)抽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

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优点:①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②调查工作容易做得细致

缺点:①调查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均比较复杂

②资料的重复或遗漏不易被发现

③对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或因素和需要普查普治的疾病不适合用抽样调查 ④患病率太低的疾病也不适合用

4、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根据研究提出的问题,明确调查目的

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确定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2)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规定对象的人群分布特征、地域范围以及时间点,可以是某个区域内的全体居民或其中一部分,也可以是某一时点上的流动人员或某些特殊群体 (3)确定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影响样本量因素:①预期现患率 ( P );②允许误差(d);③显著性水平(α)

搜索更多关于: 09预防流病 - 图文 的文档
09预防流病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zaig1hvxz79c964hjsm5kaxd91bpl00kr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