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一课的反思 ....................................................................................................... 1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 ............................................................................................... 4 25×9=25×4×2+25=200+25=225 ?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是为了算法多样化吗?目的是什么? ........................................................................................................... 6 他山之石——马宏言老师的点评 ................................................................................... 7 读懂学生的价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8 关于读懂学生的解决方法: ......................................................................................... 10 关于复习中练习课的设计 ............................................................................................. 11 如何转变后进生? ......................................................................................................... 12 关于后进生的思考 ......................................................................................................... 14 让奔驰车自己动起来 ..................................................................................................... 15 生活中的负数反思 ......................................................................................................... 16 错误是优秀的教学资源 ................................................................................................. 17 关于徐营小学四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分析与研究 ..................................................... 21 秋游一课教学反思 ......................................................................................................... 24 徐营小学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研究 ............................................................................. 31 关于秋游一课的教学研究 ............................................................................................. 35 20以内的加减法怎么教? ............................................................................................ 41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 42 都是倍数惹的祸 ............................................................................................................. 43
确定位置一课的反思 ——关于转化后进生的案例
文:刘勇 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徐营小学 邮编:2777531
引子:如果能带给老师这样的思考——在帮助学生建立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联系后,会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这就是我这文章的意义所在。
面对自己的学生,我曾经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连加减法也错?为什么作业一点也不写?
以前反复思考,总也找不到答案!无奈、徘徊,在痛苦中我甚至感觉到绝望:为什么我总是接手这么差的学生?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小A同学的作业:
这样的学生占到班级中的三分之一,我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这些学生还有没有学习的欲望?带着这些思考,我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学生访谈:
师(师来代表刘勇):方便面0.5元一包,请问三元可以买多少包方便面? 小A同学立即答道:6包。 师:你能列出计算的式子吗? 小A同学默默地望着,流露出无助的眼神——不用再说什么,这肯定是不会呀!
反思:我们可以做一下调查,就是连一年级的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三元能买多少包方便面。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居然不能进行列式计算?这也就是说,我的学生居然在经历了经历了三、四年的教育后,连自己原来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敢做了,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数学教育?
我深为这些学生感觉到不平:为什么这么聪明的孩子,居然成了一个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的学生?我如何才能让这些聪明的孩子重新找回自我?
其实,这就是学校文化与学生生活文化的一种冲突,我在阅读郑艈信的书时发现这样的论述:德渥布罗西指出:“在上学以前和学校以外,世界上几乎所有儿童都发展起了一定的应用数和量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推理能力,然而,所有这些“自发的”数学能力在进入学校以后都被“所学到的数学能力”完全了取代了” 德渥布罗西指出,尽管儿童所面临的是同样的事物和需要,他们却被要求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从而,这事实上就在这些儿童的心中造成了一种心理障碍,后者并直接阻碍了他们对学校数学的学习,更有甚者,这种早期的数学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从而就会对其一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1)
反复思考之后,我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以实例证明这些“学困生”并不笨,而是由于学校教育中的不当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困难。(2)几个后进生,听得更是心潮澎湃,看来他们是心动了哟!特别是我许诺的:只要你想学习,我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帮助你学习!作为老师这话可不能落空呀!
2010-11-29 ,周一,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应该记录下这个伟大的日子
第一节课讲《确定位置》一课时,我于是把班级中有学习困难的一位同学拉到讲台上,并告诉他:可不是批评你哟!
师:当你面对咱班同学时,让你给同学们编一下位置,你会怎么编?如课本情景图:
小国同学用(1,1)来表示,小平用(2,1)来表示,那小芳用()来表示?小青呢?小敏呢?
很多学生说:先从左到右,数一数是第几个;再从前到后,数一数是第几个。然后放在一起就是这位同学的位置。在同学的引导下,这位后进生居然很快就掌握了确定位置的方法。此时我所思考的:如果才能让学生理解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居然用不上了!自然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一位自从上学以来,从来没有受到过表扬的同学。
课堂此时沸腾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激情特别高,我不得不制止学生回答问题:有很多学生好几年没有听到表扬的声音了,我们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好吗?所以请同学们做好两管:一是管好自己的大脑,不要走神了哟;二是管好自己的嘴,不要泄露天机哟!
班级中几位调皮大王,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我意料不到的情况。于是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会的同学自己看书,我找了一位后进生,说出一个数对(3,2)让他去找相应的学生。结果发现有四到五位同学不明白,我让学生去教一下这几位同学,我负责再找几人试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相应的同学。在找人的游戏中帮助学生积累相应的数学经验,构建数对的数学模型。
一切进行得那么顺利,就在提问P81练一练第二小题时小B举起了自己的手。我无疑被震撼了:怎么他也想回答问题?他应该是被老师与同学遗忘的人,字不会写,作业从来也不做!此人比小A在学习数学上的困难更大. 我应该怎么做?是不是给他一个机会?我几乎没有给自己留下思考的余地,便点名让他回答问题:(5,1)。换来的是学生哈哈大笑。
大家可以看一上图,此生说得是溜冰场的位置,可从图形中来看,当我们看到溜冰场的时,最先看到的是什么?还不真是5吗?再找下一个数字,自然是
1,也就是说(5,1)这个答案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哟!符合学生的观察顺序,当然这并不能成为学生错误的护身符!我一边制止学生的笑,一边提醒他注意观察,结果第二次回答对了。
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就算是回答错误,也值得我表扬!为什么?学习中的困难如同滚雪球,越是不会,越是感觉困难,越是困难,越是不想学习!雪球越滚越大,学生如何才能克服这越来越大的困难?
就是这节课,我班中几个后进生都积极回答了问题,特别是小A、小B这样的学生,每人都回答了三五次,当然每次回答都能获得同学们的掌声哟!当然,这里有我“作弊”的成份:如果不是我制止其他同学回答问题,那这些机会后进生是根本得不到的!孙子兵法: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其实在上课之前,不少优秀生已经给我看了自己的预习作业,我让他们来回答这些练习,不正如举秋毫一样,不但不能显现出学生的聪明,反而让学生有一种骄傲感:老师不讲我也会呀!可就是这些后进生,特别是这些众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能正确回答,这才显示出数学的魅力——原来我们的数学这么简单!而且这也成功地把危机感传给了优秀生:如果我不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后进生的成绩就会超过我呀!
可从今天的课来看,学习的动力也如同滚雪球!热爱学习的同学越来越多,甚至连从来不做作业的学生也加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了!我真的希望学生学习的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形成学习的共同体。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成长与锻炼!
(1) 选自郑艈信教授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P12,江苏教育出版社(南
京市马家街31号210009)2008年8月第一版
(2) 当然这是令老师们难以接受的,甚至会以为我不是一线教师,可我却一
直在农村小学教书,所以我说的情况,只代表部分农村小学。
胡光锑:你这一天真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你的案例说明了在课堂上如何关注“学困生”很好。说明以下几点: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座位表),便于学生参与; 2、通过交流,在同学的引导下,“学困生”也参与了,获得了掌声,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3、组织小游戏,扩大参与面。
4、在方格图上,当学生回答错时,你能看到它的合理成分,给了他“护身符”,维护其自尊心,鼓励其自我纠正。
就这样学习动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这一天。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
引子:在我发现学生的优秀之后,特别是在我发现连字也不认识的学生也能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后,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我们老师不能早点发现学生的优点?
自从三年前研究学生的错误开始,我一直为了解学生的想法而努力。三年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应该说自己在读懂学生方面应该的自己的专长了,应该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学生特别熟悉了,可我却没有这种感觉——甚至是害怕了解自己的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