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及其成因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7:04: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及其成因分析

问题行为是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它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或活动过度,等等。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调查研究认为,从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来看,可以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的攻击型问题行为,包括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严重的还有逃学、欺骗和偷窃行为;另一类是内向性的退缩型问题行为,包括过度的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僻离群,或者神经过敏、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研究表明,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例如,打骂、推撞、追逐和讪笑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增换座位、传递纸条等过度亲昵行为;高声谈笑、口出怪音、敲打作响、作滑稽表情、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故意不遵守规定,不服从指挥、反对班干部和老师等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恶意指责、互相攻击、彼此争吵、打架斗殴等的冲突纷争行为。而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例如,上课时凝神发呆、胡思乱想、心不在焉、作白日梦等注意涣散行为,胡写乱涂、抄袭作业等草率行为,胆小害羞、不与同学交往的退缩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寻求赞许、期待帮助的依赖行为等。这些行为虽然不会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但会影响教学效果。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也与教师有关。不加分析地将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一概归咎于学生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

(l)大部分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本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有:

其一,厌烦。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或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

其二,挫折与紧张的发泄。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顺利地达到了教师的要求,频频成功;而有的学生则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

其三,寻求注意与地位。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或竞赛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承认时,常以问题行为来寻求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 (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其一,要求不当。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严,学生忙于应付,稍不留意就违反了规章制度。教师既不分析自己的要求是否合适,也不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师,一概不管。有时也可能被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所激怒,在“惩一儆百”之后,仍一如既往,放任自流。这样的课堂纪律必然涣散。

其二,滥用惩罚手段。从表面上看,惩罚常能迅速而有效地制止课堂内的问题行为。但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反而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师,更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有可能诱发出攻击性的问题行为,也有可能诱发出退缩性的问题行为。

其三,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的精神。当问题行为严重地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产生激怒的情绪,严厉惩处,而很少引咎自责。由于教师缺乏寻找自己在教学和师生关系方面不足之处的主动性,更不在学生面前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疏忽,从而加剧了学生的不满情绪。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行为主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需要和权利。这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据此,在制定课堂规则和纪律时,宜以民主的方式产生。而这样产生的规则(纪律)更能得到大家的遵守。

搜索更多关于: 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及其成因分析 的文档
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及其成因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zeu5607kz0fluh9boav3qhtz4wh9l00tz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