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地貌类知识点汇总 一、地貌类型
1、流水地貌上游:峡谷——侵蚀中游: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下游:三角洲——堆积2、喀斯特地貌我国分布:西南各省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溶洞
3、海岸地貌海积:沙滩,沙洲,沙堤海蚀: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 4、风成地貌风蚀: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积:沙漠,沙丘
5、黄土地貌黄土塬(平坦面) 黄土梁(高地) 黄土峁(孤立土丘) 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稀疏—坡度小平原 海拔不超过200米丘陵 海拔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等高线较疏山地 山峰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等高线中央稀疏,边缘密集陡崖 几条等高线重叠 (n-1)d ≤h < (n+1)d,d为等高距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升高——洼地(盆地)两个山顶间地底——鞍部等高线弯曲,突出部分指向低处——山脊等高线弯曲,突出部分指向高处——山谷
三、地貌与经济建设平原 土层深厚,水分条件好——种植业干旱地区平原、盆地——畜牧业海拔较高的山地——林业坡度3°—7°等高种植>7° 梯田>25°林业 黄土地貌 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富含钙磷钾,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喀斯特地
貌 土层薄,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高寒缺氧,多冻土,生态脆弱 09 人类活动与气候
1.全球变暖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人为原因: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森林日益减少。
影响:①海平面上升 ②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③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
对策:①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③加强全球合作
2.酸雨的成因、危害、分布区域及对策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能源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分布:西欧、北美、东亚危害:森林枯死、淡水生物死亡、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室外文物古迹等。
对策:各国协作,使用清洁能源,采用烟气净化等新技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3.臭氧洞的成因、危害、分布区域及对策 人为原因:人类使用氟利
昂。
分布:南极、北极、青藏高原
危害:①使平流层温度分布和对流层的热量状况变化,引起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灾害;②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生长健康;③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缩短橡胶制品、纺织品、塑料制品等的寿命。 对策:减少人为排放氟利昂 4.城市热岛和雨岛的成因及对策
城市热岛的成因:①人为大量排放热量;②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③生产、生活集中,排放废气多,烟尘、雾、低云多,不易散热;④高层建筑多,通风不良;⑤缺少绿地。
对策: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减少热量排放。 城市雨岛的成因:①城市热岛效应及空气中尘埃杂质多,易产生低云和对流雨;②城市下垫面粗糙
08 地理区位
(一)、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华北平原旱灾、洪灾、土壤盐碱化是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旱指春旱,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未到,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涝是指夏秋水涝,夏季降水过分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多发生在地势低平、地下水较浅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将地下水盐碱带到地表,形成盐碱地,兴修农田水利,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解决旱灾;治理河流、兴修水利,防治水患,改造盐碱地及防止进一步盐碱化。 (二)、海河成灾原因及治理措施
从地形上看,海河的主要支流都发源于黄土高原区;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结果使海河含沙量很大,当进入平原后,泥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各条河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海口入海,无法顺利宣泄,常常造成泛滥。现在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建了许多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使天津、河北等地免受洪水的灾害。 (三)、青藏高原的太阳能
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进损耗少,加上纬度较低,白天多晴天,直接辐射较强 07 农业及农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