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和具有北方特色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区。本章内容在第七章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地理差异。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所以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借助地图描述和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根据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表述、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坚信本地因地制宜发展果业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二)教学难点
考虑到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我认为本节难点是:学生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教法学法
教法:
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信息整合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原则,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期待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会学。
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设计 我集的 备 教反案 思 (一)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明确任务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风貌,激 课 发学生对未知领 红土地 香蕉园 合作探究
2
域的学习兴趣。 水田 桂林山水 (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堂 设计意图:培养学 学 习 1.位置范围 南方地区位于 — 以南, 以东,南临 。 2.地形 南方地区地形 ,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 和 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 、 和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 和 。 3.气候 (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 纬度地区,属于 带和 带。 (2)南方地区最热月气温在 之间,最冷月气温在 以上。受 的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 、 气候。本区的气候特征 。 (3)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覆盖着 (植被类型)。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 知识点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形条件:平原地区, , , 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 和 。
3
生读图观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 ,发展农业的 条件优越,耕地多为 。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 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油料作物是 ,主要水果有 、 、 ;除此之外,南方的农作物还有 、 、 、 等。 3.合作交流 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解释原因。 (三)展示交流,(1)疑点、难点、分歧点 自主构建 设计意图:对本节(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 知识的梳理,助于快来大显身手吧! 学生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本
一、单项选择题 1. 三国时,赤壁之战后,魏、蜀、吴终成三足鼎立之势,根据自己的认识,蜀国主要的根据地是:(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