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3,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4,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 5,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
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7,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8,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论述: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理论突破和创新? 4,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5,怎样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7,为什么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涵义和举措是什么?
1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是什么?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4,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
15,按生产要素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的必然性: 17,分配理论的的发展过程:
18,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19,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20,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论述: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含义?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4,我国现阶段人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共性: 5,人民民主专政的个性:
6,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7,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因为:
1
8,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9,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和主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怎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江泽民同志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
2,胡锦涛同志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3,胡四点: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5,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基本点是什么?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的依据? 2,怎样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6,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如何理解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怎样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怎样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为什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请应用《概论》课的理论观点分析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评价问题。 5,怎样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5,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3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四,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3,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沿边河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4,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5,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 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