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泄漏事件中的危机管理分析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O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在地震和海 啸双重灾难的作用下,位于福岛的核电站多个机组厂房严重受损。由于该核电 站超期服役、抗震不力、设备老化等巨大安全隐患的存在,不足以抵抗大地震 和海啸的破坏,多个机组厂房相继停电、常规供应断开,冷却系统失灵,反应 堆温度过高,释放出大量氢气和热量,导致多个机组厂房发生爆炸,造成严重 核泄漏事故,事故等级在短时间内就上升到7级事故。大量核燃料、辐射物质 进入大气层、地面和海水中,并随着大气、海水的流动,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 染。日本数个地区都观测到超过正常水平的核辐射量,水质及食品都遭到辐射 污染。以核电站为圆心、半径20公里范围内近20万居民收到“避难指示’’。 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可能将会造成大洋这边的一场风暴。而3月 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的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 物质外泄,事故像蝴蝶效应一样,快速影响开来,虽然对日本造成的伤害程度 和对世界环境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但它形成的冲击波已让整个世界绷紧了 神经,陷入核辐射的恐慌。 总体影响
自福岛核泄漏以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事故等级从4级上升到五级, 再提高到最高级7级,不断升级的核泄漏危机使得人们的核恐慌以福岛为中心 向世界各地蔓延开来。各地媒体快速跟进,对事态的发展进行详细的报道,其 中不乏极尽渲染的恐惧,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惨痛回 忆。对于“核能是否安全’’、“要不要继续发展核电\、“关闭核电站’’等问题接 踵而来,有些国家甚至爆发大型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关闭核电站。奥巴马政府 推行建造核电厂的计划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安全问题成为外界讨论的重点。德 国停止延长核电站使用期限政策,并暂停或关闭其三分之一的核电站。俄罗斯 总理普京要求对俄核工业进行检查。意大利通过全民公决放弃了核能,英、美 重启和新建核电站计划受阻,印度和澳大利亚宣布要进一步讨论核电站的安全 性。
我国政府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核设施所在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细致 的安全评估,排查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管理, 严格操作规程确保核设施绝对安全。要求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企业 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全面审查。对存在隐患的要求坚 决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将立即停止建设。并要求有关部门尽快编制核安全 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 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案例过程
公共危机事件通常都遵循一个特定的周期,都有其发生、发展和减缓的过 程,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因此,公共危机的分期是政府采取应急措施的 重要依据之一。根据福岛核危机可能造成的威胁、实际危害的发生、危害的逐 步减弱和恢复三个阶段,可将此次危机事件的过程从爆发阶段、相持阶段和恢
1.事故处理的第一阶段一爆发阶段
爆发阶段是危机的诱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危机的爆发,对社会的冲击 和危害也最大,如果不及时加以应对和控制,危机将进一步升级和扩大。在福
岛核事故爆发的初始阶段,日本政府在不到24小时内,就历经大地震、强海啸、 以及核电站爆炸带来的核物质泄漏的多重打击,而灾难的蝴蝶效应随着大气环 流和海洋的洋流在人们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就已向全球扩散开来。
15、16、17日,由于冷却功能丧失、堆芯熔化,福岛核电站机组相继发生 起火、爆炸,事态呈现逐步升级的趋势。然而,在地震发生后,对于是否用海 水灌溉降温这一方式,东京电力一直犹豫不决,海水灌溉必将对设备造成破坏, 直到12日晚上l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才开始仅对1号机组进行灌溉海水的操作。 在核电站形势急剧恶化,机组相继爆炸,核泄漏,厂区内辐射浓度迅速升高的 同时,东电公司将大部分员工紧急撤离,只留下50人坚守岗位。在如此巨大 的核灾难面前,50个个体生命负担起这一历史使命。
在事故最初发生的几天里,一直是东京电力公司在进行处置,而东京电力 公司对事态的估计严重不足,运到核电站进行冷却系统恢复的辅助电力居然是 根本无法带动大型泵所需电力的电瓶。同时,东京电力公司报给政府的信息极 其保守,以至于在事故发生的前四天,几乎没有动员国家力量,地方政府也没 有动员力量救灾,消防队、自卫队都没有进行救灾。直到17日,自卫队直升机 和消防队才相继加入作业,分别从空中和地面向反应堆厂房注水。在连续发生 爆炸之后,日本政府在14日,才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救助申请,但日本政府 提供的不准确信息,致使原子能机构无法及时提供有效帮助。大量放射性物质被 释放到环境中,导致反应堆建筑物内积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是通常的约1万倍, 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放射性碘含量已经超标12508倍。甚至在日本的蔬菜和水中均检测到微量的放射性物质,美国、中国、新加坡等25个国家和地区宣布限制进口日本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虽然专家指出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但是老百姓的心里
完全不被科学家的数据所信服。关于福岛核泄漏的恐慌情绪在全球蔓延开来, 地震第二天美国发生抢购含碘食品的风潮;日本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东北部沿 海的邻近地区物资被抢购一空;德国辐射测量仪、碘片、口罩一度短缺;韩国 超市海带抢购一空;中国多地市场发生民众疯狂抢购食盐来防辐射。 虽然在福岛核电站内有上百位勇士为阻断核泄漏以命相搏,但依然未能改
变灾难的整体走势。4月4日,日本在未向国际社会通报的情况下,向太平洋海 域排入约1.15万吨低浓度放射物,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日本政府于5日发表 道歉声明,声称“这是实在没办法的事\。4月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最终 被确定为七级事故。
2.事故处理的第二阶段一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也称持续期,在这一时期,危机进入相持阶段,政府和组织着手 对危机进行处理,包括开展危机调查、进行危机决策、控制危机危害范围与程 度、实施危机沟通、开展各种恢复性工作等。 3事故处理的第三阶段一恢复阶段
危机事故在恢复阶段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各种显性化的问题基本得到应有
的解决与处理,在对整个事件处理过程进行调查、评估并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 开展有效的恢复工作。放射性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来推进工程进度。 尽管核电站已实现冷停堆,核事故后的恢复仍将面临一系列考验,包括清 理、净化大片遭核辐射污染的土地,如何安置大批受灾民众。现任日本首相野 田佳彦承诺,日本政府将马上推进从事和污染清除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 以确保在2012年4月能有至少三万人推进清除核污染的影响。辐射泄漏迫使核
电站方圆20公里内大约lO多万居民离开家园,进入避难所。在完成核事故处 理的第二阶段的目标后,如何解除核电站周围的警戒区和疏散区,安置灾民回 家等都是日本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本福岛核电站在地震、海啸过后的救灾以及核泄漏事故的处理不力,反 映了政府应对危机的经验不足,也体现了全球性的核危机管理应对机制的缺失。 危机预防中存在的问题
1.从核电站的特殊性来说,可利用性极高的同时风险性也与之存在。控制核 危机,要从根本上进行,对其建造的选址、标准、设备、技术等建设之初的工 作要进行严格的审批与实施。
2.核电站设计不合理,抗震标准滞后 核电站超期服役,设备老化 3管理不善,安全意识淡薄
在此次核危机事件当中,日本政府面对核泄漏做出的反应,值得我们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更安全地进行核安全管理敲响警钟,对如何更好地应对核泄露事件等突发性安全事故,进行正确的核安全管理提供更为直观的帮助。构建核能安全格局,要在技术、认识、监管体制、完善危机管理机制等方面汲取福岛核泄漏事件的经验教训,强化我国危机管理,达到核能安全利用的最终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