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笔记完整版
①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 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 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 ④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 从教师的自我发展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①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③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④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现代教学观:①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 课程管理改革 ? 课程评价改革
21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笔记完整版
第三章 中学教学
1、内涵
概念: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地位: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特点:①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②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构成 ③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意义:①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②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③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3、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1)形式教育——只重视智力教育
① 17世纪出现
②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③ 主要任务:通过开设学科发展学生智力,但学科内容无意义 ④ 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2)实质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
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 ②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③ 主要任务:传授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无须培养智力 ④ 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4、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①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②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2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笔记完整版
5、教学过程 (1)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相关理论
① 孔子:学习过程是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② 思孟学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③ 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④ 赫尔巴特:(a)统觉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b)四段教学
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⑤ 杜威:(a)“从做中学”;(b)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3)教学过程的本质 [1]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2]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引导性、简捷性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① 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② 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 要坚持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二者的统一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①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二者相互联系,辩
证统一
③ 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只是的掌握 [3]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23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笔记完整版
① 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② 学生思想的提高又为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③ 坚持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统一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③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PS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能力是一种心理结构,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里条件,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是指一般能力。这二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 能力与知识的联系
①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水平的高低 ②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2] 能力与知识的区别
① 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能力是人在从
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② 在一个人身上,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但能力的发展是有限度的
③ 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并不同步。知识的增加并不等于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向
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① 激发学习动机
② 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③ 巩固知识 ④ 运用知识 ⑤ 检查效果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4
《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笔记完整版
[1] 地位: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 要求:①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②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
[1] 地位: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 一堂好课的标准:①目标明确 ②内容正确 ③方法得当 ④表达清晰 ⑤组织严密 ⑥气氛热烈(最
根本的要求) ⑦板书有序 ⑧态度从容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 形式:①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②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复 ③各种书面作业 ④各种实际作业 [2] 要求:①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有助于学生的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
的基本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课内可完成的则不布置到课外) ③要求要明确,并规定完成时间 ④要经常检查、批改学生作业
(4)课外辅导
[1] 定义: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其目的在于因材施教以及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个别教育和指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2] 要求:①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②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③辅导要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④教师要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1] 评价方法:①观察法 ②测验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③调查法 ④自我评价法 [2] 要求: ①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标准
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