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23:42: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世界观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世界观是人们对( )

A.整个社会历史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B.人生目的的根本看法 C.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D.各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理论结论 B.经验材料

C.具体方法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世界有两个本质 D.世界是神创的

6、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C.古希腊唯物主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古中国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7、“理在事先”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二元论的观点 8、“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

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 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 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 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 C.人的感觉的复合 D.构成各种实物的原子 13.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1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A.时间的持续性 B.时间的间断性 C时间的重复性 D.时间的一维性 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规律性 C.它的可知性 D.它的物质性

16、在意识的作用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 A.轻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抹煞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视意识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D.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17、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思想解放 D.精神振作

18、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前提是( ) 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C.正确认识并自觉遵守客观规律 D.彻底克服保守思想和陈旧观念 19、科学证明人脑是(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20、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21、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22、相对静止是( )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不变的事物 D.绝对运动的状态

2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4、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5、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26、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 A.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形式逻辑的矛盾 C.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D.日常生活中的争吵斗争

27、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 ( )

A.采用同一、差别、对立等逐渐激化的形式 B.作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蕴含在客观世界的广泛领域 D.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29、“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30、“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31、邓小平同志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论断的理论根据是( ) A.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3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3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3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 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36、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 ) A.速度的快慢 B.状态的显著与否 C.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范围的大小

3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古语说明( ) A.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发生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在新质基础上量的扩展 D.事物的发展的无限性

38、“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3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 A.抛弃 B.继承 C.扬弃 D.循环

40、辩证否定对旧事物是( ) A.全盘肯定 B.全盘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在旧事物中增加新内容

41、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诡辩论观点

4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43、“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断的理论根据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44、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联系( ) A.龙年生贵子 B.钻木能取火

C.闪电过后是雷鸣 D.白天过后是黑夜

45、农业的丰歉,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又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 A.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一因一果 D.多因多果

46、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ztso8e0bt7e16g2f5026bod04q39t00oz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