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一)模考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 A.主题 B.母题 C.美
D.文体
2.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 A.王昌龄 B.皎然 C.严羽
D.叶燮
3.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 A.苏轼《题西林寺壁》 B.孟浩然《春晓》 C.杜甫《石壕吏》
D.李白《望庐山瀑布》
4.“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这话的人是( ) A.韩愈 B.白居易 C.柳宗元
D.刘禹锡
5.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情感阅读 C.审美阅读
D.价值阅读
6.“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
1
A.规范化的书面语 C.作家的内心语言
B.文学文本的语言 D.教学用的标准语
7.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 A.更具有真实性 C.更合乎美学原理
B.更富于哲学意味 D.更强调细节描写
8.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 A.王国维 C.茅盾
B.鲁迅 D.梁启超
9.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 A.格雷马斯 C.热奈特
B.列维—施特劳斯 D.托多罗夫
10.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 A.德莱顿 C.巴尔扎克
11.文学创作是一种( )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
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 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 B.福楼拜 D.斯威夫特
12.“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 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 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
2
13.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 A.丰厚的积累 B.合理的想象 C.卓越的技巧
D.真实的情感
14.在西方,“风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 ) A.哲学 B.修辞学 C.历史学
D.美学
15.“艺术即直觉”这一见解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图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克罗齐
16.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道德律令 B.人生理想 C.理性认识
D.艺术情感
17.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是( ) A.结构主义批评 B.英美新批评 C.接受美学批评
D.神话原型批评
18.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的人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高尔基
19.《诗学》的作者是( ) A.柏拉图
B.亚理士多德
3
C.贺拉斯 D.布瓦洛
20.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 A.崇尚情感 C.崇尚技巧
B.崇尚想象 D.崇尚理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有( ) A.典型性 C.音乐性 E.思想性
22.王昌龄认为诗境的层次可分为( ) A.玄境 C.情境 E.意境
23.关于抒情的本质,主要的理论有( ) A.表现论 C.摹仿论 E.投射论
24.预备情绪的特征主要有( ) A.审美性
B.内指性 D.陌生化
B.物境 D.真境
B.再现论 D.传达论
B.传播性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