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0
DBN654223 DBN 654223/T0018—2010 沙 湾 县 农 业 地 方 标 准 滴灌小麦
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0-05-10发布 2010-06-10实施 沙湾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N654223/T0018—2010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编写。 本标准根据滴灌小麦生育特性、生长特点而制定。 本标准由沙湾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沙湾县农业局归口。
本标准由沙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起草;沙湾县四道河子镇农综站、老沙湾镇农综站、柳毛湾镇农综站参与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郭继超、钱志强、徐国福、邵金、王美琴、王海强、鲜明
I
DBN654223/T0018—2010
滴灌小麦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滴灌小麦生产要求的环境质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沙湾县滴灌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500kg/666.7m以上标准化栽培技术需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1 小麦
GB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3 产量结构
3.1 理论株数。收获株数40万株/666.7m2以上,目标产量500kg/666.7m2以上。 3.2 选地及土地肥力。土地肥力中上水平,次生盐渍化程度较轻,土壤有机质含量12g/kg以上,含盐量在0.2%以下;土地纵横向坡度不宜过大。
4 栽培技术 4.1 播种准备
4.1.1 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种:要求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中矮杆品种,株高在80cm~100cm。冬麦选用新冬17号、新冬18号等,春麦选用新春6号、新春8号、新春9号和新春12号。 4.1.2 底肥: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卡施肥标准,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地,施优质农家肥1t~1.5t/666.7m2,三料磷肥(或用二铵或一铵)16kg/666.7m2~18kg/666.7m2,禾丰颗粒硼300g、禾丰颗粒锌200g;农家肥与化肥混合,均匀撒于地面深翻入土。
4.1.3 整地:播前精细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4.2 播种
4.2.1 播种期:山区冬麦适播期为8月25日至9月10日,春麦4月10日之前播种;公路沿线和老沙湾片冬麦适播期为9月10日至10月10日;春麦3月30日之前顶凌播种。
4.2.2 播种量:冬小麦,适期早播的播量15kg/666.7m2~16 kg/666.7m2,适期播种的播量为16kg/666.7m2~18kg/666.7m2,迟播的18kg/666.7m2~20kg/666.7m2;春小麦适期播种的播量为20kg/666.7m2~22kg/666.7m2。
从近年来小麦高产地块666.7m2播量调查,适播期666.7m2播量比常规种植增加1kg~2kg种子。
4.2.3 播种方式和播种质量:选用3.6m24行大型播种机械进行播种,一机四管;90cm宽铺1根毛管,一畦播6行,一畦一根毛管;毛管开小沟2cm埋入土里;采取复式播种作业,铺设毛管、覆土、镇压一次完成。
2
2
DBN654223/T0018—2010
等行距播种,行距15cm;宽窄行播种,宽行20cm,窄行10cm,播深3cm~4cm;要求播行端直,接行准确,下籽均匀,播种深度一致,保证苗齐苗全。
4.2.4 毛管要求和铺设方式:采用宽3cm~3.5cm迷宫式毛管,每666.7m2用740m左右。土地坡度大、土壤渗水能力差的盐碱地块可采用横向种植和铺设毛管,坡度小的地块可纵向种植和铺设毛管。
4.2.5 用磷酸二铵5kg/666.7m作种肥,肥、种分箱分施,不得与种子混合,施肥深度8cm~10cm。
4.3 苗期管理 4.3.1 视苗管理
弱苗:冬前群体总基数在50万株/666.7m2以下为弱苗,此类麦田需提前灌水,或翌年返青时机械条施尿素3kg~5kg/666.7m,头水前机械条施尿素8kg~10kg/666.7m,二水时看苗情适时追尿素2kg/666.7m~3 kg/666.7m,返青、拔节期叶面喷施禾丰锌2000倍液2次~3次。
旺苗:冬前群体总数在100万株/666.7m2~120万株/666.7m2以上,4月20-25日用矮壮素100ml/666.7m2~150ml/666.7m2调控。此类麦田主要措施是控水、肥和化控相结合,叶面喷施磷钾动力(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1次~2次。
壮苗:冬前植株健壮,群体结构合理,总茎数在70万株/666.7m~90万株/666.7m之间,管理措施主要是促控结合,适时浇头水。4月20日~25日进行化控,喷施矮壮素100ml/666.7m2~120 ml/666.7m2。头水前滴施尿素6kg/666.7m2~8 kg/666.7m2;二水前根据苗情适当追施尿素3kg/666.7m~4kg/666.7m。
4.3.2 浇水
冬小麦于4月中下旬滴返青水,生育期滴水6次~8次。春小麦二叶一心开始灌水,间隔10天~15天滴一水,全生育期灌水7次~8次。随水滴肥,注重扬花期滴肥,666.7m2滴肥量3kg~4kg,增加千粒重。
冬小麦在滴头水前、春小麦在滴二水前可将毛管从地下取到地上;主要原因是,小麦返青后生长迅速,根系发达,不取出将造成小麦根系包裹毛管,不利于滴水,兵团此项技术已应用。
4.3.3 化学除草
22
春季小麦返青后,杂草已出苗,用二甲四氯200ml/666.7m~250ml/666.7m或用2.4-D丁脂50ml/666.7m2~70ml/666.7m2,防除阔叶杂草,选择无风晴朗天气进行防治。 山区野燕麦出土后三叶前用禾草灵150ml/666.7m~180ml/666.7m或燕麦枯100 ml/666.7m2或骠马乳油40ml/666.7m2防治;注意喷施除草剂后药械要清洗干净。
4.3.4 叶面施肥
为防止早衰和干热风危害,增加千粒重,可在小麦拔节—灌浆期喷施禾丰硼1000倍液、禾丰锌2000倍液喷施2次~3次,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5 病虫害综合防治
沙湾县小麦主要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黑穗病、根腐病、麦蚜、蓟马等,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农田保护生态出发,以保护、利用麦田有益生物为重点,协调运用生物、农业、人工、物理措施,辅之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量,避免小麦农药污染的目的。
5.1 农业防治提倡运用农业生态控制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农田生态和麦田生态系统,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预防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5.1.1 推广科学的种植结构方式,秋播期是调整种植结构的关键时期,应大力推广科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DBN654223/T0018—2010
学的种植结构方式。因地制宜的推广麦棉、麦菜、麦田种植油菜诱集带间作等多种种植方式,这些间作套种田天敌发生早、数量大、可显著减轻麦田麦蚜发生为害。
5.1.2 加强健身栽培。大力推广精耕细作,足墒、精量、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科学灌溉等丰产健身栽培措施,提高小麦自身低于病虫害的能力。
5.2 化学药剂防治 5.2.1 药剂拌种或包衣:用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可以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发生,并能防治地下害虫和农田鼠害,是一种预防病虫害的好办法。比较好的药剂杀菌剂有适乐时、利克秀、多菌灵等,特别是2.5%施乐时,对预防多种病虫害具有良好的效果。上述药剂可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还可以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 5.2.2 小麦返青拔节期是多种病虫混合集中发生的时期。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白粉病、锈病、根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高峰期。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根腐病可用明赛T米(硫磺水分散粒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666.7m30g~40g兑水50kg~60kg喷雾防治,间隔7天~10天喷一次,连喷2次~3次。防治麦蚜虫、蓟马可用5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防治。
6 收获
以腊熟中后期小麦自然落黄时收割,人工收割要早开镰以减少损失,机械收割可以在黄熟期进行,便于脱粒和保证质量。
2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