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看了一本书——《西游记》。还在二三年级时我认为只有电视版的西游记与童话版类型的比较好看,因为当时的我觉得一打开书全都是字而且又有些不是易通版的,但是在这个寒假中我反复看西游记,越看越有意思,每一遍看都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本书共有一百回,但是我觉得后五十会好像没什么意思,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我想:“作者能写出这样神话一样的小说,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不然怎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呢?就拿书一开头来说,作者先写有一块怎样的石头,然后再写孙悟空是怎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接着在慢慢写花果山水帘洞里选猴王的故事。”这些都写得井井有条。
整本《西游记》主要记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其中有几个令我最喜欢的几个情节。
先说说大闹天宫这一情节吧。表面上看上去大家也许只是认为孙悟空的顽皮.淘气和可爱,其实不是的,这里还有内层的意义,意义就是作者写这一回,是要让孙悟空这个人物在以后的故事情节中有一点地位,更让大家和那些神仙们记住有齐天大圣这个人物,二来呢是为了体现出当时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和把孙悟空的反叛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不光光只有一个意思的,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
再看看三打白骨精这一个故事。我觉得写出了孙悟空的机灵,猪八戒的轻敌,沙和尚的无能和唐僧的不信任。为什么说孙悟空的机灵的?因为他用自己的火眼金睛识别出了三个妖怪,并且把他们给打死了;为什么说猪八戒的轻敌呢?因为他一看见美人就会上前搭讪,如果不是美人那个人手中有吃的也会有点儿轻敌的;为什么说沙和尚的无能?因为他自己没有本事,根本就无法判断,所以只能听从大师兄和二师兄的意见,也只会说“我听大师兄的”或“我听二师兄的”。最后我为什么说唐僧的不信任呢?一个人的不信任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没有本事,因此而误会别人,唐僧就是属于这一种的,而另一种呢是自己知道了真相,只是信人不过别人。所以,我喜欢这一个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中有太多太多隐藏的人物性格了,特别是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人物形象。
大家都说,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我也是这么觉得,主要呢都是一些幻想出来的一些人呀,物呀,景呀什么的。
我还有一些最喜欢的故事,如其中一个,三调芭蕉扇。因为我觉得在三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失去了儿子红孩儿的那种痛苦,都一一表现在了对待孙悟空的身上,每当我看到这里时,我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就想铁扇公主那样没有半丁点儿虚假,爱的纯真。所以,我认为这里就映衬了我上文写的——浪漫主义小说。
老师说的和大家都知道的一点是《西游记》这部小说主要都是以幽默和讽刺为主的,而且在语言上我也觉得写得很好,好像还用了一些方言,我有一点很疑问,那个“甚么事”到底是方言还是古文呀?
《西游记》真的是一本好书,既有趣,又好看,还幽默,看完之后我能看到并且领悟到一些人生道理。
相信大家也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吧!那么,如果你认为是好书就去找来看看吧!相信《西游记》会带给你快乐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