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电化学原理
第一课时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例题解析】
1. [解析]铜片和铁片靠在一起浸在稀H2SO4中, 形成原电池,铜片正极,有H2放出;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因此铁片上将镀上一层锌;铜片插入FeCl3溶液,Cu能还原Fe3+生成Fe2+,但不能置换单质铁;Zn与盐酸反应时,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Zn优先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H2的产生。答案:C
2. [解析]蓄电池在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 放电时,H元素被氧化,Ni元素被还原;充电时, H元素被还原,Ni元素被氧化。放电时,H2 - 2e-=2H+,H2被氧化,为负极,其周围的PH值因H+的产生而降低。答案:C D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1. B 2. B 3. C 4. D 5.B 6. O2 + 2CO2 + 4e- = 2CO32- 2CO + O2 = 2CO2
课外作业1. C D 2.D 3. C 4.C 5.B C 6. (1) B (2) 负极: Cu - 2e- = Cu2+ 正极: 2NO3- + 2e- + 4H+ = 2NO2↑+ 2H2O 7.(1)V甲 = V乙 =V丙 (2) m甲 = m乙 < m丙
(3) t甲 > t乙 > t丙 (4)由于醋酸属于弱酸,反应过程中 c(H+)乙>c(H+)甲 丙构成原电池,反应最快。 8.(1) 13g (2) 4.48L
第二课时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例题解析】
1. 4AgNO3 + 2H2O = 4Ag↓+ O2↑+ 4HNO3 4×108 4 x 10-3×0.5
x=54mg
答案:B
2..阴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含有不活泼的金属阳离子,电解液的PH下降, 说明在阳极上是OH-离子放电而使溶液中c(H+)增大, 溶液中的阴离子应该是含氧酸根离子。 答案:A B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
1.A C 2. B 3. C 4. C 5. D 6. C 课外作业
1.C 2.A 3.A D 4.C 5.D 6.B 7. (1)不变 (2) Zn-2e-=Zn2- (3) 1.28;Cu2++2e-=Cu 8. 18.4%
第三课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例题解析】
1.解析 根据AgI 胶体微粒优先吸附Ag+或I-,由题意知KI过量,生成的AgI胶体微粒吸附I-,使溶液中的K+比I-多,而H+、OH-均比K+少很多,故最多的为K+、NO3-。 答案D
2.据题意知Cu(OH)2胶体离子带正电荷,电解质溶液、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均可使之凝聚。A选项中海水中含大量电解质,B选项中含有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以上均可使Cu(OH)2胶体发生凝聚;C选项Fe(OH)3胶体与之带同种电荷;D选项为非电解质溶液,以上两项都不会使Cu(OH)2胶体发生凝聚。
答案 C、 D 【巩固练习】 1.课堂反馈
1.D 2.B 3.A 4.B C 5.A 6.A 2、课外作业
1. A 2.A 3.B D 4.A 5.(1)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有Fe3+,PH试纸检验,变红,说明有H+。(2)滲析。 6. 100g 47.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