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说课
各位评委好,我是刘明霞,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十四册第二单元中的《长江之歌》一课,课型为唱歌课。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歌曲为G大调,4/4拍,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这是在学习了进行曲的基础上,对进行曲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歌曲作为一首影视金曲,也为本单元对影视金曲的欣赏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也是献给祖国母亲的颂歌。
(二)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教学,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热爱祖国母亲,
热爱长江,并能主动探索更多赞美祖国的音乐。 2.知识与能力:能够声情并茂地演唱《长江之歌》。
3.途径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观察、讨论、演唱来学习歌曲。
(三)重点难点
在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中,我预计有以下重难点: 1.重点是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长江之歌》。 2.难点是对歌曲中三个乐段不同情绪的把握。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义务教育七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性格活泼,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爱好,积极性与活跃性容易被激发,有利于师生互动。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影视金曲的了解不足,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以下教法:我用多媒体课件和钢琴,采用情境法并结合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教学法,还有启发式的教学法,既突出重点优突破了难点。
四、说学法
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习:视觉图像法、联想想象法、对比
听赏法、模拟演唱法、合作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也是我说课的重点部分,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我们音乐组快乐教育四步教学法:1.走进课堂,感受快乐。2探究音乐,体验快乐。3实践活动,创造快乐。4音乐速递,传递快乐。
第一环节:走进课堂,感受快乐。
首先,我将播放《话说长江》的视频片段直接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长江沿岸的一些风光,了解长江。(此环节预计为3分钟,这样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为下面对长江的介绍做下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音乐,体验快乐。
1.了解长江。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简介长江,让学生了解长江全长、源头、流经九省二市、入海口。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知道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个雪山?“你向东海奔去”的入海口是哪里?。(此环节3分钟,让学生了解长江,从而更有利于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2.初听音乐。让学生聆听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体会歌曲的情绪,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中哪个地方你最喜欢?试着哼唱该处的简谱。(此环节为4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欣赏音乐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识谱能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3.学唱歌曲。我将在范唱一遍《长江之歌》后,让学生通过随琴
模唱歌曲旋律,边唱边思考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出歌曲可分为三个部分,我再归纳总结歌曲为ABA三段体结构。然后学生跟琴填词演唱,思考歌曲三个部分旋律分别有何特点?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学生演唱完毕后分组进行讨论,并举手回答,最后我归纳总结。我在每分析完一个乐段后,将单独让学生演唱该段,体会该段情绪特点。(此环节为15分钟,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让学生逐渐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4.完整演唱。我将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完整体验歌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对比。(此环节为3分钟,让学生在分段演唱歌曲后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歌曲每个段落的情绪,加深对整个歌曲情感的把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表现力。)
第三环节:实践活动,创造快乐。
将学生分成两组,小组讨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例如领唱,齐唱,独唱,轮唱等形式)然后师生互相评价。(此环节为5分钟,让学生对演唱形式进行创新,培养学生探究音乐的习惯。) 第四环节:音乐速递,传递快乐。
我将播放《话说长江》——从宜宾到重庆。拓展升华本课内容,学生在观赏视频后,伴着《长江之歌》走出教室,使学生对长江之美回味无穷。(此环节为5分钟,选取《话说长江》中有关于宜宾的视频,在总结本课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
切的感受到长江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加深对长江了
解和对长江感情。)
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各位老师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