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与垂直》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如何更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呢?(点)今天,我就“相交与垂直”这个内容,谈谈我的做法。(出示课题)
一、 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1至23页的内容。(点)
相交与垂直,学生在头脑中已经积累了很多表象,它是在“线的认识” “平行线” 和“角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平面几何知识体系中,特别是对,作图形的高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地位。(点)
3、教学目标
根据学情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理解相交与垂直,掌握画垂线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这是本课的难点) (3)借助情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点) 二、说教学思路
生活中随处可见“相交与垂直”的“原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生活情境中学习“相交与垂直”,并把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是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点)
三、说教学过程
因此,我将通过“情境创设,源于生活;问题探讨,融于生活;知识实践,用于生活;拓展延伸,高于生活”这四个环节, 来展示相应的教法和学法,并引导学生实现,甚至超越以上的学习目标。(点)
1、情境创设,源于生活
第一个环节,情境创设,源于生活。新课一开始,我播放一段,同学们过马路的录像(点)(课件播放)。 师:如果把马路的边线、斑马线和同学行走的路线,都看作直线的话,这些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根据原有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说,直线5和直线7是平行的;根据生活的经验,也可能会说,直线1和直线5是“交叉”的。
这个环节,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身边的事物中。从中渗透了安全的教育,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准备。(点) 紧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问题探讨”。
2、问题探讨,融于生活
这一个环节,我分为三个教学活动(认识相交、定义垂直、掌握画法),第一个活动,是“认识相交”。(点) (1)认识相交
我将抽象出,上一个环节中两条直线的种种位置关系。
接着,我会让学生明白,这些交叉在一起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相交”。这样,让学生对——在同一个平面内,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有个完整的认识。(点)
(2)定义垂直
问题探讨的第二个教学活动,是“定义垂直”。师:这四名同学,谁走的路线最短呢?
1
我把示意图,发给小组长,通过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得出,三号同学所走的路线最短。 我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三号同学所走的路为什么最短?它有何特别之处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可能会用三角板去比划、也可能会用到量角器,将会发现:三号路线,与马路边线相交的角度是90度。
这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出:(贴板书)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画十字架)为了让学生,对垂直理解得更加深入,我再介绍直角符号、垂足、读法和记作方法。(点)
(3)掌握画法
第三个活动,是“掌握画法”,我将隐去同学们行走的路线。
师:同学们,如果要从这一点出发,走到马路对面,你能画出最短的行走路线吗?
我让学生先动手尝试,再汇报交流。如果有些学生感到有困难,我会演示画垂线的方法:(演示)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点,并沿着这条直角边画一条线,这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在这里,学生能体会到,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是最短的。(点)
对于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个重点,对某些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用三角板学着画,这肯定抹去了学生的兴趣。于是,我会出示这样的照片,怎样走最近呢?我会让学生先一说,再用刚才的办法画出这条垂线。在问题探讨环节,将过马路的情境贯穿始终,将新知的学习融于生活中,学生一定会感到既熟悉又简单。探究完新知后,我带领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知识实践”。
3.知识实践,用于生活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找垂线、画垂线、用垂线)第一个层次是找垂线。(点) (1)找垂线师:生活中哪些物体有互相垂直的线呢?
学生可能会在教室的黑板、课桌、门窗上找,我会引导学生,注意验证自己找到的是否是垂线。 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是对本课知识的,最好运用。(点)
(2)画垂线第二个层次,是画垂线。师:玩具厂要在河岸AB上建泵站,抽水使用,怎样才能尽量节约铺设的管道? 请画出管道的线路,并标出泵站的位置?这个活动,既是对“画垂线”的具体应用,又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点) (3)用垂线
第三个层次,是用垂线。师:用软尺和一个三角板,如何准确地测量身高呢?
我让小组内,设计测量的方案,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这个活动,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点)数学要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此,我设计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 4.拓展延伸,高于生活
我让学生试一试:在两条平行线之间能画几条垂线段?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尝试,学生将会发现,可以画出无数条垂线段,它们的长度相等并且平行。这样做,既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两条平行线为什么永不相交。(点)结束语回顾本课的教学,我本着多给学生一点空间,学生还你无限精彩的想法,通过“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线,让学生主动地,去完成认知的建构!(点)谢谢!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