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之《病句修改》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病句类型。 2、让学生掌握修改常见病句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点拨探究法指导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病句的修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病句的病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了解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 2.搭配不当; 3.语序不当; 4.成分残缺 5.成分赘余 6.结构混乱 7.表意不清 8.不合逻辑 二、病句的具体问题; (一)用词不当: (二)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排列不当 2、多项状语排列不当 3、谓语次序不当 4、关联词语次序不当 5、主客体次序不当 6、对应次序不当 7、分句次序不当 (三)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 2、动宾搭配 3、主宾搭配
4、一面和两面搭配 5、定语与中心词搭配 6、状语和中心词搭配 7、补语和中心词搭配 8、关联词语搭配 (四)成分残缺:
1.谓 语、宾 语、定 语、状 语、关联词语。 (五)成 分 赘 余
1.主 语和宾语 2.谓 语 3.定 语
4.状语和补语 (六)结构混乱 (七)表意不明 3.歧 义
(1)词语多义 、词语多音
(2)层次结构划分不同造成歧义 (3)词语管辖范围不确定造成歧义 (4)连接界限不清 (5)省略造成歧义 (6)语意不明造成歧义 (八)不合逻辑 1.前后矛盾 2.不合事理 3.判断不当 4.概念并列不当 5.否定不当 6.照应不当 7.分类不当 三.小结:
(一)原则:保持原意,力求少改。 (二)步骤:
1.读懂原文,摸清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 病句的类型。
2.画,用铅笔在病句上画出需要修改的部分,进行分析,修改。
3.改,成分残缺可采用“增”的办法 ,重复的,杂糅的可用“删”的办法。 4.搭配不当的,可用“换”的办法。 5.语序不当的,可用“调”的办法。
6.对,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看看是否通顺,是否把说话人的意愿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问题,还得重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