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选择题专项练(一)
1.古代药学著作《本草经集注》共七卷,其中对“消石”的注解如下:“……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 )
A.氢氧化钙 C.高锰酸钾
B.硝酸钾 D.硝酸钠
解析:紫青烟起属于钾的焰色反应,因此硝石是KNO3。 答案:B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0.1 mol·L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4.6 g Na在空气中完全反应生成Na2O、Na2O2,转移0.2N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将22.4 L Cl2通入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100 g 46%的乙醇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为NA
解析:ClO水解,所以1 L 0.1mol·L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小于NA,A错误;4.6 g Na是0.2 mol,钠在反应中只能失去1个电子,因此与氧气反应转移0.2NA个电子,B正确;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是1 mol,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由于是可逆反应,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C错误;由于水中还含有H—O键,故H—O键的数目大于NA,D错误。
答案:B
3.杨树生长迅速,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其体内有一种有机物,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
-
-1
-
A.该有机物属于烃的衍生物 B.分子式为C14H14O2
C.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时最多能消耗2 mol的Br2
D.该有机物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该有机物属于烃的衍生物,A正确;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4H14O2,B正确;2个酚羟基,含有2个邻位或对位氢原子,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时最多能消耗2 mol的Br2,C正确;酚羟基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能产生CO2,D错误。
答案:D
4.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3
2
选项 实验 25℃,两片相同的Al片分现象 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产生红棕色气体,且后者反应更加剧烈 结论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 别和等体积稀HNO3和浓HNO3反应 将无水乙醇和浓H2SO4的混B 合物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乙烯具有还原性 C 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向盛有AgCl固体试管中加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所得沉淀为BaSO3,后转化为BaSO4 D 入一定量的0.01mol·L 固体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色 KI溶液 -1Ksp(AgCl)> Ksp(AgI) 解析: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不可能剧烈反应,A错误;生成的乙烯中含有挥发出的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B错误;SO2与氯化钡不反应,加入硝酸后被氧化为硫酸,产生硫酸钡沉淀,C错误;根据沉淀容易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可知Ksp(AgCl)>Ksp(AgI),D正确。
答案:D
5.根据下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子经导线流入b电极
B.若b极增重5.4 g时,燃料电池负极消耗CH4的体积为140 mL C.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
D.该装置用于电镀银时,一段时间后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不变
解析:通入甲烷的电极是负极,b是阴极,故电子经导线流入b极,A正确;若b极增重5.4 g,即析出银是0.05 mol,转移0.05 mol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消耗甲醇是0.05 mol÷8=0.00 625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40 mL,题干中没有注明条件,B错误;燃料电池中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为O2+4e+2H2O===4OH,C正确;电镀池中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变,因此该装置用于电镀银时,一段时间后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不变,D正确。
答案:B
6.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氨水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1
-
-
-
-
3
2
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56470144)
A.常温下,0.1 mol·L氨水的电离常数K约为1×10mol·L B.a、b之间的点一定满足:c(NH4)>c(Cl)>c(OH)>
+
-
-
-1
-5
-1
c(H+)
C.c点溶液中c(NH4)=c(Cl) D.d点代表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A.常温下,0.1 mol/L的氨水中c(H)=10
+
-
+
-11
+
-
mol/L,则c(OH)=10
-3
-3
--14
/10
-11
mol/L
=0.001 mol/L,Ka=c(NH4)·c(OH)/c(NH3·H2O)=10×10/0.1=1×10,A正确;a、b之间的任意一点,溶液都呈碱性,当盐酸量极少时,有可能是c(OH)>c(Cl)B错误;C.根据图知,c点c(H)>10mol/L,c(OH)<10 mol/L,溶液呈酸性,结合电荷守恒得c(NH4)<c(Cl),C错误;d点溶液中c(H)=10mol/L,常温下c(H)·c(OH)=Kw=10
+
-
-
+
-7
+
-
-14
+
-7
-
-7
+
-
-
-5
,所
以c(H)=c(OH),溶液呈中性,如果氨水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 D错误。
答案:A
7.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F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0.1 mol·L D溶液的pH为13(25℃)。它们满足如图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56470145)
-1
A.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盐溶液pH小于7 B.化合物F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C.0.1 mol B与足量C完全反应共转移电子数为0.2NA D.Z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
解析:由题干分析得X是H、Y是C、Z是O、W是Na元素。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盐是碳酸氢钠,其溶液pH大于7,A错误;化合物F是Na2CO3,碳酸钠中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C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碳酸钠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B正确;B是Na2O2,C是CO2,在B和C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过氧化钠,0.1 mol B与足量C完全反应共转移电子数为0.1NA,C错误;Z是O元素,其没有正化合价,D错误。
3
2
答案:B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