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图所示:
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选填编号)。
③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
40℃时,甲的溶解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根据本实验结果,能否判断40~80℃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 (选填“能”或“不能”)。
八、简答题(共19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24.(8分)实验室以氧化铜、铁粉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 ①方法一:氧化铜
硫酸铜溶液
铜
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该方法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选填“强”或“弱”)。 ②方法二:用铁粉与稀硫酸制得氢气进行如图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 。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 (选填“I”“Ⅱ”或“Ⅲ”)处。该制备铜的方法利用了氢气的 性。0.1mol氧化铜与足量氢气反应,计算参加反应氢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③通过比较,写出方法一和方法二各自的一条优点 。
25.(11分)某混合溶液含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沉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
①甲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步骤
操作
现象与解释
Ⅰ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白色沉淀,相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Ⅱ
向Ⅰ中滤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 色沉淀
Ⅲ 向Ⅱ中滤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反应得到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
后过滤
是
在Ⅱ中,需确认钡元素是否完全沉淀。甲在此环节的部分实验记录如图所示:
请根据这部分记录,指出该环节中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说明理由 。
②乙仅调整了甲实验中所加试剂的顺序,既达到了实验目的,理论上又减少了氢氧化钠的消耗量。乙所加试剂依次为 。
③丙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案,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减到最少。丙所加试剂依次为
2019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氮气
B.氦气
C.氢气
D.氧气
解析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因此氦气属于稀有气体。 答案B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A.水
B.石灰水
C.稀硫酸
D.稀盐酸
解析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水呈中性,石灰水显碱性,稀硫酸、稀盐酸显酸性。 答案B
3.灼烧氯化钠,火焰呈( ) A.黄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解析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属于钠盐,灼烧氯化钠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答案A
4.能提供氮元素的化肥是( ) A.KCl
B.K2CO3
C.NH4Cl
D.Ca(H2PO4)2
解析KCl、K2CO3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NH4Cl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答案C
5.Fe2O3中Fe的化合价是( ) A.﹣3
B.﹣2
C.+2
D.+3
解析 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x+(﹣2)×3=0,x=+3价。 答案D
6.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蔗糖
B.麻油
C.食盐
D.白醋
解析A、蔗糖、食盐、白醋溶于水,能够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花生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答案B
7.图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用液体 B.滴加液体
C.量筒读数 D.加热液体
解析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A错误;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B错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正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D错误。 答案C
8.净水过程中可加入的吸附剂是( ) A.活性炭
B.生石灰
C.熟石灰
D.烧碱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净水过程中可加入活性炭;生石灰、熟石灰、烧碱溶于水,使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加入。 答案A
9.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 A.硫
B.红磷
C.铁丝
D.氢气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