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2.11
本试题共8页,七大题1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请考生将所有答案都填涂或填写到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字迹务必 工整。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冒昧/联袂 逶迤/虚与委蛇 镌刻/狷介之土 B.绽放/颤抖 陨石/殒身不恤 贮藏/自出机杼 C.凝滞/挚友 慰藉/嫉贤妒能 苇草/唯唯诺诺 D.租赁/吝惜 沉溺/泥古不化 矜持/襟怀坦白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莫言,还是村上春树?中日两位作家成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自8月起,在欧洲几家博彩公司的赢家赔率表上,两人的位次便__________。如今,一切已___________。虽然这只是瑞典学院18名院士又一次集体投票的结果,但人们还是要追问:莫言凭什么
____________,赢了___________的村上春树?
A.半斤八两 水落石出 旗开得胜 炙手可热 B.不相上下 尘埃落定 捷足先登 大名鼎鼎 C.半斤八两 尘埃落定 旗开得胜 大名鼎鼎 D.不相上下 水落石出 捷足先登 炙手可热
3.阅读下面一则考古信息,请分条概括元青花身份受到质疑的原因。(4分) 中国陶瓷,凡一新品种诞生,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演变,脉络清晰。但元青花没有童年,没有少年,当你看见它时,它俨然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让人怀疑它的身份。在人们的印象中,蒙古人只知扩张,不知建设,善武而不善文,所以如此精美的青花瓷出自蒙古人之手太让人不可思议。再有,元青花出现之前,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鲜有蓝色的身影。唐三彩以黄绿白为主,偶见蓝色。近年在南海打捞出的多套精美的蓝色青花瓷器,经考证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入东南亚的明青花,其烧制年代检测多在所谓元青花之前。这更让世人质疑元青花的身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罗密欧与朱丽叶》是______________(国名)剧作家、诗人______________(人名)的代表作之一。同样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民间传说是“______________”。而一曲《因为爱情》,则唱响在2012年的大街小巷。请以“友情”为主题,仿写该歌的开头两句。(5分) 原作:因为爱情 仿写:因为友情 怎么会有沧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
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狱中 上 母 书
夏 完 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1]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2]。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3]无一日焉。致慈君[4]托迹于空门,生母[5]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6],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7],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8],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9]。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10],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11]。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12],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13],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14],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15]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节选自《夏完淳集》。夏完淳,南明诗人。7岁能诗文,14岁随父夏允彝参加抗清活动。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时年17岁。著有《南冠草》等。此文为夏完淳于南京狱中写给其嫡母及生母的绝笔信。) 注释:[1]严君:对父亲的敬称。 [2]钟:聚集。虐:灾祸。先朝:指明朝。 [3]菽水之养:代指对父母的供养。 [4]慈君:作者的嫡母盛氏。 [5]生母:作者生母陆氏,是夏父的妾。 [6]九京:泛指墓地。
[7]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指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 [8]新妇:这里指作者的妻子。雄:男孩。 [9]置后: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 [10]西铭先生:张溥,别号西铭,明末文学家,复社的领袖。1641年去世,无 后,次年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后降清,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 [11]“二十年后”二句:意思是如果死后再度为人,那么二十年后,还要与父亲在北方起兵反清。
[12]武功甥:作者姐姐的儿子侯檠,字武功。
[13]盂兰:旧俗的农历七月十五日燃灯祭祀,超度鬼魂,称盂兰盆会。 [14]若敖之鬼:没有后嗣按时祭祀的饿鬼。 [15]结褵(lí):代指成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恤死荣生 荣:使??得到荣誉 B.淳已自分必死 分:料想
C.至今而零极矣 零极:完全消失 D.则吾愿毕矣 毕:完成,达到
6.下列名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A. 不得以身报母矣 安能以皓皓之白 B. 致慈君托迹于空门 故内惑于郑袖 C. 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 故且从俗浮沉 D. 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 余既为此志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夏完淳在临刑前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八口”的生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以身殉父”是死得其所的。
B.夏完淳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告白母亲“万勿置后”,是担心领养的孩子以后不孝敬老人,反而会是家族的隐患。
C.无情未必真豪杰。夏完淳在信中恳请双慈保重,牵挂结婚二载的娇妻,并以五言诗的咏唱抒发豪情,侠骨柔肠,尽显其中。
D.文中表达了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文中所表述的“忠”、“孝”等词句,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和民族气节紧密相关的。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 闻 秋 风
刘 禹 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 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 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 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 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1.拳:弯曲。 2.眄:斜视。 (1)首联中的“君”是指_________________,“我”是指____________ _____, 这两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塑造形象,点题开篇。(3分) (2)从后四句的描写看,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简述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 (5)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
(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一煞》) (7)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井
曾令娥
我见过不少井。
前年,我和父亲在北京游故宫时,看到了珍妃井。阅不尽雕栏画栋,叹不完帝王荣华,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冷清处的一眼直径不足一米的枯井。圆形井口覆盖一青石。日已西斜,柏影森森,那位聪慧伶俐的伊人终逃不出禁宫内苑半步,其魂魄兮是否能化蝶翩翩?
湘西乌龙山——传说中土匪出没的荒僻地,我竟然发现了这样一口水井。井水通体透明,如若有鱼,定然“皆若空游无所依”。走了两个多小时崎岖山路,正饥渴难耐,忽现这么一口井,旅人该多么欢欣鼓舞?我急忙跑过去,拧开空空如也的矿泉水瓶,蹲身往井里舀水,谁知手刚伸出就碰着了水——清凉的水!原来水很满,快与井口平齐,只是因为水太洁净,才使我的眼睛骗了我啊!屏息凝神,那一刻,我真的无法说出内心的震撼!我从没见过如此柔滑的水,使人联想到婴儿的肌肤,或是德芙巧克力入口的那一瞬间;她未沾任何世俗的污染,素面朝天,天光云影也不忍在其中照影儿,只有水井靠路的一面,大概是流着流着忘记了方向,故而在外随意蓄成了汪汪的浅浅的一池水。池边蹲着一位穿青色苗衫的女子,抡着一个木槌,在槌洗一床兰花床单。她似乎没在意我的存在,一如那眼井般沉静美好。喝饱了肚子,灌满了瓶子,我匆匆作别了那眼井。夏去秋来,那眼井常在我梦中出现,濡湿着我因父亲离去而忧伤蔓延的心墙??
犹记得幼时,清明伯伯家门前不远处就有一口水井,没任何砖砌石垒,可能是很久以前有几个泉眼总在那儿冒着,冒着,某个勤快之人便将它稍微挖深,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