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下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课时)
涟水县岔庙职业中学化学教研组 主备人:朱雪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化学研究的社会作用; 2. 介绍和了解化学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初步了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2. 初步掌握资料的查找与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到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研究的推动作用
2.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3个实验的现象及相关问题
【自主梳理】
1. 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有哪些?
2. 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条件,在生活中有哪些实例?
3. 化学面临的环境等问题有哪些?
教学用品:
碳酸氢铵、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锥形瓶、火柴等
【课堂探究】
引言:化学(chemistry),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初三阶段开始学习。当然,到底什么是化学?怎样
来学好化学?……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慢慢了解并学习的。我们今天首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讲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离不开化学。当猿人学会了火的使用,告别了生食的历史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创造了人类的历史了,而火是我们最常见的化学现象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也日益增多,应用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从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一、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大的成就了,并且在当时是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 举例:我国的商朝青铜器制造,铁和钢的冶炼,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炼丹术等等
二、化学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日常生活上的应用)
(1)能够提供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新材料,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塑料、橡胶代替了钢铁制品,天然气、煤气等代替了木材、煤等燃料 (2)能够解答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绿色化学:一种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的食品 煤气:我们常见的有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罐装煤气(又称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注意通风。
炊具:铁锅,铝锅,不沾锅;水银不是银,铅笔不是铅做的, (3)能够打破旧观念,抵制伪科学,理解新科学 李洪志的伪科学,没有点金术,也没有长生不老术 错误使用农药,注意稀释,适量洒用 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
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 提问:保存碳酸氢铵化肥是要注意什么问题
点燃碳酸氢铵 ——→ 氨气 + 二氧化碳 + 水 2.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
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3.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脱糖核糖核酸(DNA,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克里克),青霉素(细菌学家佛莱明),克隆,阿斯匹林,塑料(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管道,聚苯乙烯-磁带盒,聚丙烯-塑料扎带)
高能燃料,高纯度硅,石英沙,高强度陶瓷,钛合金,纳米材料,储氢材料,太阳能转化器
【随堂闯关】
1.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某些化学工艺如 、 、 发明较早,在冶炼技术上,商代制造 ,春秋战国就会 和 。 2.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 。 是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 材料。 3.塑料薄膜、快餐盒、塑料袋之类的日常用品的大量使用造成了 。 4. 、 、 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与空气污染有关,它向人们提出消除 、减少 排放等课题。 【自我评价】
阅读资料
世界最早的铸铁件。1951年在长沙识字岭314号春秋晚期楚墓填土中发现的铁凹形锄和长沙窑岭15号春秋晚期(约公元前6、7世纪)暮中出土的铁鼎是国内迄今发现最早铸铁件,金相检验为菜氏体白口铁组织。这种铸铁件的发现使我国铸铁发明的时间大大提前,比欧洲使用铸铁的时间要早2100多年。
中国最早的钢制品。1976年在长沙杨家山65号春秋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一把钢剑,很久以来,一般认为块炼掺碳钢最初出现在战国中期,而这把钢剑的出土,把碳钢出现的时间上推到春秋晚期,一下提前了二三百年。经金相检验,这把剑含0.5%的中碳钢,中部由7-9层反复锻打而成,可能还经过了高温退水处理。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后果及防治措施 环境主要分布问题 区域 1.温室效应 全球 成因 大量燃烧矿物性燃料(煤炭、石油)排放出大量的CO2气体;大量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另外氟氯烃、甲烷等气体也能加剧温室效应 后果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全球蒸发更加旺盛,干旱气候区面积扩大,温带、亚寒带、寒带将升温等,影响农业生产 酸化土壤、酸化江、河、湖、沼,破坏植物体、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危害人体健康,对色还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防治措施 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清洁生产;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回收SO2,NOX,开发清洁能源,倡导清洁生产 2.酸雨 几乎全球 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及冶金过程中放出的SO2、NO、NO2等酸性气体,形成PH<5.6的酸性的雨、雪、雹、雾等 制冷剂等释放含氟氯烃的气体 3.臭两极的上氧层空,青藏高空洞 原上空等地,有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发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4.光洛杉矶等 汽车尾气(碳氢化合物、明显降低大气的能见化学氮氧化合物)在紫外线的度,刺激人们的眼睛、烟雾 作用下产生光化学反应,喉、鼻,使人头痛呕生成的混合气体,在逆温吐,并使植物受到损的大气条件及不易扩散害 的盆地等地形 5.沙干旱、半干尘暴 旱地区明显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地表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多大风,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土地沙化严重。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排放大量含氮、磷的物质,是水中营养物质增多。在阳光强烈、水温升高、海水停滞等条件下赤潮生物集结 淡水资源的补给少,造成径流量少,以及季节分配不均,旱季更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等 石油运输,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 明显地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和人体健康等 控制运行的汽车数量,保持道路通畅,使用清洁能源等 保护森林草地,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严禁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控制污水排放量,实施污水处理,使用无磷洗涤用品 6.赤潮 较封闭平静的海区,在海洋中较多见 世界性海洋灾害,赤潮中的水生生物含有毒素或因水藻大量繁殖而缺氧,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7.水荒 全球性干旱、半干旱,人口稠密区的半干旱区较严重 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沙尘暴、生物种类、生态种类、生态系统的变化 油膜覆盖海水,是水中缺氧,石油也有毒性,造成海洋动物、植物死亡 节约用水;修建水库,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开发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研发抗旱作物品种,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8.海洋石油污染 沿海水域及主要航线的交通要道上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解;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可用燃烧法清除 严禁滥采滥用生物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9.物种消退,森林草地萎缩,生态平衡失调 全球性问题 人类滥采滥用生物资源,毁林开荒,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污染加剧等 物种消退、基因库存大减、生态恶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和选择余地缩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