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中心管理》课期终试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 A )1.批组补货适用于: A.一日内作业量变化不大的情况 B.分批拣货时间固定的情况
C.紧急插单较多的情况 D.每批次拣取量较小的情况 ( C )2.下列哪项属于以时间为核心的增值服务:
A.金属剪裁服务 B.宅急便 C.零库存配送 D.为配送商品贴标 ( C )3.订单分批策略中的总合计量分批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间隔时间短的订单 B.用户需求时间要求强的订单 C.周期性配送的订单 D.以上答案都不对 ( C )4.车辆配载的依据是:
A.客户分布情况 B.客户订单送货时间 C.配送商品特性 D.交通状况( A )5.下列哪项不是批量拣选的优点: A.前置时间短 B.适合配送批量大的订单作业
C.对量少、次数多的配送,批量拣取更有效 D.增加单位时间的拣货量
( C )6.定时配送的典型形式是:
A.准时配送 B.即时配送 C.日配 D.定时定路线配送 ( B )7.电子数据交换的英文缩写为: A.EOS B.EDI C.VMI D.GPS
( C )8.下列哪项内容属于纵向共同配送: A.同产业间的共同配送 B.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
C.批发与厂商间的物流共同化 D.共同集配
( B )9.按订单或出库单的要求,从储存场所选出物品,并放置在指定地点的作业是:
A.分货 B.拣选 C流通加工 D.保管
( D )10.下列哪项是按经营主体划分的配送中心: A.城市配送中心 B.流通加工配送中心
C家电商品配送中心 D.物流企业主导型配送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满分10分) ( ABCD )1.配送中心的选址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A.保证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平 B.配送距离C配送时间D.配送成本 E.配送中心的功能( BD )2.下列哪几项是按经营主体划分的配送中心:
A.商业货物配送中心 B.共同配送中心 C.公共配送中心 D. 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 E.通过型配送中心 ( ABCDE )3.运输及配送服务的要点有:
A.时效性 B.可靠性 C沟通性 D.便利性 E.经济性 ( ABC )4.配送中心设备选择的总原则是:
A.先进性 B.经济性 C.合理性 D.省力性 E.安全性 ( ABCE )5.维持和提高质量标准,需要从以下哪些方面思考: A.人员 B.作业能力 C机械设备 D.作业方法 E.商品 三、判断题
( × ) 1.配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客户由于经营需要,而产生的对物在时间和费用方面的总要求。
( √ ) 2.配送规模是配送活动中订单处理、库存、运输、装卸搬运、瘁通加工等配送作业量的总和。
( √ ) 3.拣选是配送中心作业活动中的核心内容。
( √ ) 4.配送中心是接受生产厂家等供货商多品种大量的货物,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场所的物流结点设施。
( × ) 5.一般来说,配送圈大的话,配送中心的配置数量就会多,配送成本相对高;反之,配送中心的数量减少,顾客距离缩短,配送成本越低,而运输成本要相对较低。 ( √ ) 6.供应的配送中心模式其业务属于交货代理服务。
( √ ) 7.基于资源集成的配送中心模式是一种以资源集成为基础,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的配送中心模式。
( √ ) 8.分销商属于中间商,需要与上游、下游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因此,需要有与上游、下游具有良好信息接口的高效信息网络。 ( √ ) 9.公共型配送中心需要的物流设施+般应有一定规模,从功能设计上可以只提供一种或少数几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主要物流服务。也可以提供综合性的配套物流服务,大型配送中心的功能必须具有综合性和配套性的特点。
( √ )10.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就是指配送中心活动过程在运动时所形成的基本工作顺序。
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20分) 1、配送与运输有何异同?
答:一般来说,运输主要指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对物品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可以使用车、船、飞机等多种运输方式;配送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又称二次运输),主要指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对物品进行较短距离的空间移动,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而搬运则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一般使用叉车、牵引车等搬运工具。
2、简述商业企业的配送中心。
答: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和连锁商业的兴起,大型商业企业更愿意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达到有效控制销售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这类配送中心主要包括以批发商为主的批发型配送中心和以零售商为主的零售商(或连锁超市)配送中心。 3、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作业进行动态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的指导思想,以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首先依据资源动因将资源的成本追踪到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再依据作业动因将作业的成本追踪到产品,最终形成产品的成本。
4简述仓储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