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汇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4:29: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版五下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背诵卷

一、课文(段落)及相关资料背诵一览表

单元 第一单元 背诵内容 背诵日期 1、《草原》 背1-2 自然段(作者) 2、《丝绸之路》 背资料袋 3、《白杨》 背第12 自然段和后面的阅读链接 日积月累 背《浪淘沙》;《凉州词》了解:趣味语文 5、《古诗词三首》 背全文(作者、朝代、课文注释); 还有意思。 6、《冬阳·童年·骆驼队》 背2、4、5、15、16自 然段;作者和课文后的资料袋。 8、《童年的发现》 背作者明白的道理(“我明白了到 “风险。”) 中心句的意思。 9、《儿童诗两首》 背全文;背日积月累;背课外书 屋:高尔基的作品名称 10、《杨氏之子》 背全文及翻译,还有字词解释 12、《半截蜡烛》剧本的定义(P54 课文导语) 13、《打电话》相声定义(P57 课文导语) 日积月累 14、《再见了,亲人》 全文背诵。 15、《金色的鱼钩》 背最后一句话 日积月累 了解“程门立雪”的大意,主人公 18、《将相和》 背资料袋 19、《草船借箭》 背资料袋 20、《景阳冈》 背9-11自然段、资料袋 日积月累 复习资料中整理部分 22、《人物描写一组》背作者、作品名称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背第3 自然段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背第1 自然段 日积月累 了解“入木三分”大意、主人公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背第3 自然 段 26、《威尼斯的小艇》(作者) 背第2、4、6 自然段 日积月累 1、古诗词、每个单元的日积月累,必须要会背、会 默; 2、课文段落,最好能默写 (程度好的学生允许熟练 背诵); 3、必须知道课文作者,及相关作品,部分还要重点 了解。 家长签名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要求 二、重点篇目中重点知识背诵 第一单元 《草原》

A、《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B、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

五年级五班复习资料 第 1页 共 75页

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C、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D、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E、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白杨》

A、《白杨》作者袁鹰。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B、理解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忠诚无私b,尽职尽责,c,不怕困难 d,坚强执著,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C、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五年级五班复习资料 第 2页 共 75页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 《古诗词三首》

A、《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B、《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C、《清平乐·村居》词意: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D、《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

E、《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小池》

F、《清平乐 村居》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村居是词题。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

A、《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这是一部自传体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B、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C、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

《祖父的园子》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留恋。

《童年的发现》

A、、《童年的发现》作者是俄国的费奥多罗夫,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

B、费奥多罗夫是个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孩子。 C、“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世界上的重大发明或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理解、不习惯,会被认为是怪诞、荒谬或有违前人结论而被鄙视或被迫害。

【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五年级五班复习资料 第 3页 共 75页

《儿童诗两首》中《我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杨氏之子》

A、《杨氏之子》》是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B、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C、理解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用否定句式委婉的回答了孔君平的问话。

D、杨氏子的特点: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晏子使楚》

A、《晏子使楚》》根据《晏子春秋》改写,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

B、晏子是一个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勇敢、爱国的人。

《半截蜡烛》是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

《打电话》选自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第四单元

《再见了,亲人》

A、课文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

以第一人称叙述,以祈使句开头,反问句结尾。

B、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C、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D、大娘做的三件事:洗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金色的鱼钩》

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

五年级五班复习资料 第 4页 共 75页

搜索更多关于: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汇总 的文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0m9861gm27f2vc1v0ey6gjog0oh070068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