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中学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刘晓如 贾燕华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3年第07期
【摘 要】在农村中学存在着物理学困生,主要是学科自身特点制约,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少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学校师资队伍不强,学校物理硬件设施差,学校评价方式欠缺。因此采取相应的对策,从学科兴趣师资培养等多方面,来改变学困生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 【关键词】学困生 中学物理 成因 对策
学困生这一概念,有科学的界定。即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状况异常,完成学科任务有困难的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化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广大偏远农村的学困生转化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而笔者认为物理学科尤为值得注意。
笔者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已经十八年了,每次接受一个循环的毕业年级(八、九年级),都深深地感受到学困生问题的存在以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它严重地影响着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但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及全面发展。根据我多年来积累和探索,在此,试就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分述如下。
一、学科原因和对策
成因:初中物理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因此成了学生公认的难学科目之一。的确,本学科与语文等语言类学科相比,过于抽象,概念特别多,比如:动能、势能、机械能、比热容等等,声、光、电、热、力都要探究出个“理”来,这无疑成了学生的难点,虽然有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可以举,但仍然不好理解,基本概念弄不清,那么再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就更难以驾驭了。
采取的对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怎么说,物理还是有许多地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我的教学中,每讲一个概念,都先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由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理论。做到多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达到以物讲理的目的。同时,根据物理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争取做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感知理解把握课程内容,在动手中体验物理课的乐趣和魅力所在。例如:测量物质密度的这个实验,就涉及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以及分析得到的结论等。学生在训练中提高了能力,也就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就有了。 二、学生原因和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