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从完全契约理论到不完全契约理论——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6:19: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完全契约理论到不完全契约理论 ——2016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评析

聂辉华 阮 睿 李 琛

【期刊名称】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7

一、前 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契约的世界里,因此如何理解契约以及如何解决履约问题非常重要。哈佛大学教授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本特·霍姆斯特朗(Bengt Holmstrom)由于在契约理论(contract theory)方面的奠基性贡献,荣膺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契约理论是博弈论的应用,它用一种契约关系来分析现实生活中各类产品和劳务的交易行为,然后设计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机制或制度,以便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经济学分支,契约理论、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和企业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并且相互交织。契约理论的出现主要是弥补标准的完全竞争范式无法与许多重要经济现象相适应的不足。具体来说,甲乙两个厂商事前在竞争性市场上寻找合作者,事后缔结了一份契约,两个人的关系就由之前的竞争状态变成了双边垄断状态,而且两者之间还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此时,标准的一般均衡理论难以处理这类问题。事实上,“直到契约理论出现之前,经济学家们一直没有找到通过正式的模型来处理这种事前是竞争的而事后是非竞争的关系的工具”(Hart和Holmstrom,1987[1])。早期的契约理论主要是完全契约理论,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因此

与信息经济学差别不大。哈特和霍姆斯特朗都为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他们于1987年合作发表的《契约理论》一文,奠定了他们在契约理论领域的权威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哈特极大地推进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快速发展。因此,虽然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从完全契约理论出发,但是霍姆斯特朗的主要贡献在于完全契约理论(complete contract theory),而哈特的主要贡献在于不完全契约理论(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并且最终两人再度携手合作发表了一篇用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解释企业边界的重要论文。这样看来,两人始于完全契约理论,最后殊途同归于不完全契约理论。

本文将介绍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个人情况,他们各自的主要理论贡献,以及契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价值。

二、两位学术“贵族”

哈特1948年出生于英国,今年68岁。哈特本科在剑桥大学学数学,这奠定了他成为一位数理经济学家的扎实功底。接着,他在英国华威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开始转学经济学,然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用两年时间就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这凸显了他非凡的经济学天赋。博士毕业后,哈特回到英国,先后在艾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剑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任教。1985年在美国工作和定居,先后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教授和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目前是哈佛大学经济系安德鲁·富雷尔(Andrew Furer)讲座教授,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Fellow)、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Fellow)和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Corresponding Fellow),曾任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和美国法律经济学会主席。哈特教授早年研究不完全市场,以及资产组合和接管问题,接着研究垄断竞争理论,然后研究劳动契约,最后聚焦

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在他60岁高龄时,他还引入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方法,重新诠释契约理论。

霍姆斯特朗1949年出生于芬兰,今年67岁。他本科毕业于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学习了数学、物理学和统计学。在一个芬兰公司工作了两年后,他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运筹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三年之后就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在芬兰一个小而精的汉肯商学院(Hanken School of E-conomics)做了两年助理教授,然后跳槽到美国西北大学,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四年之后被挖到耶鲁大学担任正教授。在耶鲁工作了十一年,又被挖到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经济系和商学院的双聘教授。1997年,霍姆斯特朗担任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以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命名的讲座教授。萨缪尔森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数理框架,并且是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霍姆斯特朗也是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Fellow)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Fellow)。霍姆斯特朗教授的研究领域比较专注,主要集中于契约理论、企业理论以及契约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非常有意思的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教育背景、个人经历和研究领域等方面高度相似,这对我们理解学术研究也有所启示。第一,从教育背景上看,两人都是在本科阶段学习数学,硕士转向经济学,然后在两三年内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这说明,数学科班出身的经济学者在数学建模上有明显优势。而数学建模是构建基础理论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条件,类似的获奖者还有马斯金(Eric Maskin)、梅尔森(Roger Myerson)和梯若尔(Jean Tirole)等。第二,从个人经历上看,两位获奖者都是在欧洲出生,然后到美国攻读博士并留在美国发展。这说明美国经济学界依然引领着世界经济学前沿。第三,从研究领域来看,两人都是研

从完全契约理论到不完全契约理论——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0rlc3i8mu6d7jn4l8uv58u602x7bw012k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