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
A.大禹 B.郑国 C.李冰 D.王景
2.从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政策 B.“草市”发展得到政府的扶持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D.商业活动已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3.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这段材料表明此时中国(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D.社会习俗逐渐西化
4.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这主要是由于( )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限制 B.洋务运动办厂诱导 C.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5.“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使之(农业经济体制)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下列对“它”评价正确的有( )
①使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制 ②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③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④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进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6.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他这首《今别离》诗句反映的是( ) A.铁路交通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1
C.电报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 D.西方建筑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7. 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户、98.8%的职工、99.5%的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户、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②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 ④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9. 我国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创办的地点是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0.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11、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 )
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 B.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 D.人为铜钱,游遍世间
12、右图是1958年的宣传画《刻舟称瓜》。它反映了( ) A.当时的农业高产丰收 B.农民生产技术提高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13.某同学在阅读《世界文明史》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
2
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材料中省略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英国工业革命 C.欧洲启蒙运动 D.美国罗斯福新政 14.1993—1995年,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在3.3%以上。199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7%,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最为强劲的一年。当时美国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
A.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B.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
C.增加供应、刺激新需求,推动传统工业大发展 D.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15.“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这一材料反映出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是( ) A.维持汇率稳定 C.促进自由贸易
16.有人说:“对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而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1922年苏俄农民感到“阳光灿烂”,是因为苏俄( )
A.颁布了《土地法令》 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成立了集体农庄
17. 当今国际经济组织中,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B.消除贸易壁垒 D.提供发展援助
D.世界贸易组织
18、列宁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A.新经济政策 C.《土地法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
A.经济危机来势汹涌 B.经济危机破坏性强
3
C.危机导致局势动荡 D.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20.某同学在整理“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学习小卡片。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讲述了公元1872年,主主人公福克与人打赌,用80天环游地球的故事。在当时,现实中的凡尔纳要环游地球,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1932年12月美国人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这一材料反映了 A.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B.法西斯势力的嚣张 C.残酷的殖民掠夺 D.西方经济出现“滞胀”
2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 B.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C.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D.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4.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这段话主要表明了
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B.新经济政策实施遭到农民的反对 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强烈不满 D.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下困苦生活的不满 25.右图所示区域性合作组织的特点是 A.世界上最早的区域合作组织
B.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C.成员国最多的经济合作组织
① ② ③ ④ 海外殖民和掠夺——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圈地运动——机器与技术条件 手工工场的发展——资金来源和海外市场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政治保障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