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二氧化氯有强氧化性,使B中红色布条褪色;
(4)根据已知,温度低于38 ℃,得到的晶体含有结晶水,温度高于60°C时NaClO2会分解,故从装置C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晶体,需要控制温度在38 ℃~60 ℃进行减压蒸发结晶,采用减压蒸发的原因是减压可降低沸点,较低温度下蒸发,避免晶体高温分解;
(5)NaClO2中氯元素由+3价降低为-1价,则1 mol NaClO2转移电子4 mol,消毒效率为4/90.5,1 mol Na2FeO4转移电子为3 mol,消毒效率为3/166,1 mol Cl2转移电子为2 mol,消毒效率为2/71,三种消毒杀菌剂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ClO2>Cl2>Na2FeO4。
答案:(1)三颈烧瓶或三颈瓶 橡胶是含碳化合物,若生成的高氯酸浓度高时遇胶塞及导管易发生爆炸
(2)3NaClO3+3H2SO4(浓)===HClO4+2ClO2↑+3NaHSO4+H2O (3)2ClO2+2OH-+H2O2===2ClO-2+2H2O+O2 红色布条褪色
(4)38 ℃~60 ℃ 减压可降低沸点,较低温度下蒸发,避免晶体高温分解 (5)NaClO2>Cl2>Na2FeO4
5.钴是一种中等活泼金属,化合价为+2价和+3价,其中CoCl2易溶于水。某校同学设计实验制取(CH3COO)2Co(乙酸钴)并验证其分解产物。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Co2O3与盐酸反应制备CoCl2·4H2O,其实验装置如下:
①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烧瓶中的溶液制取干燥的CoCl2·4H2O,还需经过的操作有蒸发浓缩、
________洗涤、干燥等。
(2)乙同学利用甲同学制得的CoCl2·4H2O在醋酸氛围中制得无水(CH3COO)2Co,并利用下列装置检验(CH3COO)2Co在氮气气氛中的分解产物。已知PdCl2溶液能被CO还原为Pd。
①装置E、F是用于检验CO和CO2的,其中盛放PdCl2溶液的是装置________(填“E”或“F”)。
②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E、F、G中的试剂均足量,观察到I中氧化铜变红,J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K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③通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
④实验结束时,先熄灭D和I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关闭弹簧夹,其目的是________。
⑤若乙酸钴最终分解生成固态氧化物X、CO、CO2、C2H6,且n(X)∶n(CO)∶n(CO2)∶n(C2H6)=1∶4∶2∶3(空气气氛中的成分不参与反应),则乙酸钴在空气气氛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已知,盐酸、COCl2易溶于水,写离子形式,氧化物、单质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O3+2Cl-+6H+===2Co2++Cl2↑+3H2O;②因反应产物中含有结晶水,则不能直接加热制取,应采用: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2)①装置E、F是用于检验CO和CO2,PdCl2溶液能被CO还原为Pd,因此装置E用于检验CO2,F装置用于检验CO,装盛足量PdCl2溶液;②装置G的作用是吸收CO2,以防在装置内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氧化铜变红,
则氧化铜被还原,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中产生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含有C、H元素的物质;③通入氮气的作用为使D装置中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且排净后续装置内的氧气等;④实验结束时,先熄灭D和I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装置D、E内的温度降低后再停止通入气体可以有效防止倒吸;⑤乙酸钴受热分解,空气中的成分不参与反应生成物有固态氧化物X、CO、CO2、C2H6,且n(X)∶n(CO)∶n(CO2)∶n(C2H6)=1∶4∶2∶3,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即可,反应式△
为:3(CH3COO)2Co=====Co3O4+4CO↑+2CO2↑+3C2H6↑。
答案:(1)①Co2O3+6H++2Cl-===2Co2++Cl2↑+3H2O ②冷却结晶、过滤 (2)①F ②除去CO2
分解产物中还含有一种或多种含C、H元素的物质 ③将D中的气态产物被后续装置所吸收,或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不使K中水蒸气进入盛无水CuSO4的干△
燥管中 ④防止倒吸 ⑤3(CH3COO)2Co=====Co3O4+4CO↑+2CO2↑+3C2H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