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动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全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7:13: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时,才发放冲动,使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b.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少数血管还受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的支配。末梢释放的递质Ach与血管的M受体结合,引起血管舒张。

c.脊髓背根舒心血管神经:感觉神经末梢分支可通过轴突反射引起局部血管舒张。 (NE-α) 收缩 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Ach-N) (NE-β) 舒张 交感舒血管神经—(Ach-M)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Ach-M) 舒血管神经纤维 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皮肤血管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VIP)—汗腺

缩血管神经纤维作用的特点:(1)紧张性活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经常发出1-3次/秒的低频冲动,维 持着大多数血管的紧张性,叫交感缩血管紧张。

(2)分布不均:皮肤>骨骼肌>内脏>冠状血管、脑血管> 同一部位,微动脉>普通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括约肌 (3)血管活性肠肽

支配汗腺的副交感神经元,不仅分泌Ach引起腺体分泌,还释放血管活性肠肽引起血管舒张,使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加。 (一)神经调节——心血管中枢

1. 延髓心血管中枢 是基本的心血管中枢。 A.调节心脏活动的中枢 心迷走中枢 (心抑制中枢)

心交感神经

心脏活动加强,血压上升 延脑网状结构 腹内侧

心迷走神经

心脏活动减弱,血压下降 中枢

部位

传出神经

效应

心交感中枢 延脑网状结构 (心加速中 枢)

背外侧

B.调节血管活动的中枢 中枢 部位 效应 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抑制交感神经中枢的活动导致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降低,血管舒张 缩血管区 延脑头端腹外侧部 舒血管区 延脑尾端腹外侧部 (1)延髓心血管中枢 是基本的心血管中枢,至少包括四个部分:

①(心交感)缩血管区:引起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正常的紧张性活动。

②舒血管区:兴奋时可抑制缩血管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导致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降低,血管舒张。

③传入神经接替站:接受由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和心脏感受器感受,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然后发出纤维至延髓及中枢其它部位的神经元。

④心抑制区:位于延脑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是迷走神经神经元的胞体所在。

(2)延脑以上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脑以上的脑干、大脑、小脑其功能是协调更复杂的整合作用。

29

鱼类心脏也受双重神经支配,经常处于强烈的迷走神经紧张性抑制下. 心血管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延髓心血管中枢:心交感神经中枢、心迷走神经中枢与支配血管平滑肌的交感缩血管中枢均位于延髓中。、 缩血管区、舒血管区、传入神经交替站、心抑制区 小脑—刺激小脑某些部位,如顶核

高位心血管中枢 下丘脑—内脏功能整合(体温、摄食、水平衡、情绪) 大脑边缘系统—情绪激动 十二、心血管活动的压力和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

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上,

其传入神经分别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在兔(鱼将鱼)它单列一束称减压神经。当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2.颈动脉体和主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当血液中Pco2↑Po2↓〔H+〕↑都可刺激该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2)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4)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感受由于血压变化对血管壁产生的牵张刺激,常称为压力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或在延髓的特定区域,存在着对血液中CO2分压、PH、和O2分压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颈动脉窦 窦神经 舌咽神经

血压升高 延髓心血管中枢 主动脉弓 主动脉神经 迷走神经 血压下降

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 兔——减压神经

减压反射:由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引起血压降低的反射活动称为减压反射。

在一般安静状态下,动物的动脉血压值就已高于压力感受器的感受阀值。所以,由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引起血压降低的反射活动,不仅发生在血压升高时,而且经常存在。 动脉的感受器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性。

兔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自成一束,与迷走神经伴行,称为减压神经。

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由于持续高血压将使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压 颈动脉窦 窦神经(+) 心迷走神经(+) 力心跳减慢 心交感神经(-) 延感血压 受减压神经(+) 髓器交感缩血管神经(-) 主动脉弓 血管舒张 30 血压

减压反射的调节特点:(1)调节范围动脉血压60-180mmHg (2)对血压的迅速变化敏感 (3)双相调节

(4)颈动脉窦敏感性大于主动脉弓 减压反射的意义:(1)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例:平卧位到站立位时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2)临床意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升压反射:当血压下降时,减压反射的传入冲动减少,心抑制中枢的活动减弱,心兴奋中枢的活动增强,由交感神经纤维作用于血管和心脏,引起血压上升的反射叫升压反射。

窦神经(-) 压 颈动脉窦 心迷走神经(-) 力心跳加快 心交感神经(+) 延感血压 受减压神经(-) 髓器交感缩血管神经(+) 主动脉弓 血压 血管收缩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特点:①负反馈调节②对正常血压变化范围敏感

生理意义:①维持心脏和脑的血液供应②对维持机体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 2.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

颈动脉体 窦神经 呼吸中枢(+) 呼吸 心率 血PO2 心迷走中枢(+) 心率 血PCO2 +

血[H] 主动脉体 主动脉神经 缩血管中枢(+) 血管收缩 心率

(心、脑除外) 血压 结果:呼吸 、心率 、血压 、心脏流量 、内脏血流量 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的总效应是使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加,故血压显著升高。

化学感受器主要影响呼吸系统。正常情况下对心血管活动作用不明显,只有在严重缺氧、窒息、动脉血压过低、酸中毒等危及生命时才发生作用—重新分配血量(增加心脏和脑部血流量),以缓济急!

特点:适宜刺激时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对正常血压不起作用(当血压小于60mmHg时才起作用)主要影响呼吸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许多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 机械牵张——低压力感受器 适宜刺激 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

反射效应:交感紧张降低、心迷走紧张加强,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血压下降 意义:既可直接调节血压,又可通过对血量,体液量及成分的调节,间接调节、影响血压。 4.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指存在于躯体及内脏的感受器对机体活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躯体运动加强时,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参与运动的肌肉中血管舒张,内脏血管收缩; 动物进食时,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骨骼肌血管收缩,胃肠道血管舒张; 高温环境下,皮肤血管舒张,内脏血管收缩;

31

低温时皮肤血管则收缩。

十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体液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活动所产生的调节作用。这些体液因素中,有些是通过血液运输而广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有些则在组织中形成,主要作用于局部的血管,对局部组织的血液起调节作用。

全身性体液调节:(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renin)是肾小球近球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 血管紧张素是一组多肽类物质(主要作用——升高血压).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要重吸

收,k+排出增加,称为保Na+排K+作用,同时,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3)升压素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中嗜铬细胞—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

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直接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在结构上这两类急速都含有儿茶酚胺结构,因而又称为儿茶酚胺类物质。

E和NE对心血管的作用决定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的类型及其受体的亲和力。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有两种:α和β两类,E与这两类受体结合的能力均较强,而NE主要激活α受体。

为什么肾上腺素是强心药?

肾上腺素(强心药)

心肌细胞β1受体 皮肤、胃肠、肾等α受体 骨骼肌、肝冠状血管等β2受体

心跳加快 缩血管所用 舒血管作用 传导加速 (器官血流量减少) (器官血流量增加) 心肌收缩加强

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药)

增加心输出量

α受体 β1受体

使皮肤、肾脏器官血管收缩 心跳加快、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加强

外周阻力升高,血压上升

去甲肾上腺素不能用作强心药的原因:NE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是兴奋,但同时能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升高动脉血压,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增强,反射性地使心率减慢。

激动但不焦虑时释放NE增加。局部麻醉药中加入NE可延长麻醉时间。

32

搜索更多关于: 动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全 - 图文 的文档
动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全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0tbz0ohqz4c2db011p1797950lpza00f9f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