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考试卷》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
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4)《标准》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 能目标动词,包括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第二类,数 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经历或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5)数学教案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 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
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
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7)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 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案;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 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 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8)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 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9)《标准》中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 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 交流等数学活动。
<1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数学
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16)“数与代数”的教案应遵循的原则是过程性原则、现实性原 则、探索性原则。
<17)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
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9)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 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
<20)确定中学数学教案目的的依据中学数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
养目标、数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22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教材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
析,学生情况分析。
<23)老师的教案基本功表现教案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
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实践操作的技能。
<25)新课程倡导的数学教案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堂教案基本技能训)课堂教案组织与调控技能,导入与结束 技能,课堂教案语言技能,板书与应用多媒体技能,课堂观察与倾
听技能,课堂启发引导与提问技能,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2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三维课程目标)知识技能目 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8)初中数学教案内容的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9中学数学教案常用方讲授法、探究式,合作学习。。
<30)数学教案基本功包教案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织和 调控课堂的技能,实践操作的技能。
<31)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32数学课程的内容具有现实性、挑战性和整体性。
(33 )教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分析数学学习背景,确 定教案目标,选择数学教案模式,设计数学教案策略,设计课堂评
价方案。
<34)数与代教内容主要包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
<35)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有以下几个词 : 定向、架桥、置疑、揭晓。
<36)合作学习小组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37)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 态度四个具体目标。
<38《标准》的评价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及改进教师教案 <39)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1)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理智能力发展,深层次的情感 体验,建构知识。。
<42)“课题学习”是一种具有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开放性的 数学学习活动。
<43创设教案情境的基本原则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和发 展性。
(44 )新课程教案内容的特点是综合化、过程化、现代化。 <45以学论教主要是从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 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案进行评价。
<46常用的中学数学教案方法有讲授法、探究式、合作学习法等。 <47)建构主义教案模式有支架式教案、抛锚式教案、随机进入式教 案。
<48)创设教案情境的基本原则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和、发展性。
附件:
初中数学课标学习解答
第一章数学课标 <实验稿)的研究背景和基本理念
一、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基本依据是〈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
二、制定《课标》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是中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三、阐述《课标》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基础性) --- 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普及性)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发展性)
2数学的发展要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
3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4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 5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教师的角色要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 7评价应关注学习过程,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四、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通过哪些活动来体现? 答: 1. 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
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
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
顾与反思。
2.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教师要鼓励不同的观点,并恰如其分地切入学生的争论,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导,使组织的过程成为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教师要
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案作出适当的调整。 3.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这样做的结果是师生双方面的共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