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确周密,确保质量。 2.及时迅速,注重时效。 3.保守机密,安全可靠。 4.集中统一,加强管理。 5.事实求是,遵规守纪。 6.精减文件,提高效率。 第十一章 公文办理程序
(收文:签收、拆封、登记、分发、传阅、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注办) (发文:拟稿、审核、签发、核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 什么是公文办理程序:
就是指公文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环节。 收文办理有哪些程序: 1.签收、拆封和登记。 2.分发与传阅。 3.拟办、批办与承办。 4.催办、查办与注办。 发文办理各有哪些程序: 1.拟稿、审核与签发。 2.核发、缮印与校对。 3.用印、登记与分发。 签收公文要注意哪些问题: 1.查清信封或封筒的收文机关名称。
2.查清信封号码与递送人在签收登记簿上所登的号码是否一致。 3.查清文件封口是否破损。
4.查清文件的登记件数与实有件数是否相符。 公文的传阅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传阅的顺序,一般应先给机关的主要领导、主管负责人和主管业务部门阅读,然后送其他有关需要阅知的对象。
2.传阅文件应以文书人员为中心进行传递,这种传阅文件的广告称为“轮辐式”传阅。
3.在传阅过程中或传阅完毕后,文书人员要及时对文件进行检查,发现有领导批示时,要按批示意见进行处理。
4.每份传阅文件,都应由文书部门在文件首页附上《文件传阅单》。 承办公文要注意哪些问题:
1.对有领导具体批示意见的公文,一定要认真领会领导的指示精神,按照领导的意图办理复文。
2.对没有领导签署批办意见的公文,应根据有关的文件精神、有关规定或按以前的惯例,酌情办理。
3.对领导批办要求本部门牵头其他部门或单位联合办理的公文,本部门要先拟出复文草稿请有关部门或单位会商,并由本部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名后,再报请机关领导审批。
4.来文内容涉及到以前的收文或其他有关材料时,承办人员要查找或调阅有关文件材料作为承办复文的参考。 催办工作应当注意哪几点: 1.要明确催办范围。 2.要将催办落实。
3.要建立和加强公文催办工作的组织机构。 签发公文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机关领导在签发公文时,必须确认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有关公文才有权签发,不可越级签发公文。
2.以机关内某个部门名义的发文,可由部门负责人签发。
3.签发人在签发文件时,必须对文件的内容和文字作严格的审阅修改,对其所签发的公文内容和文字的正确性应负完全责任。
4.文件经签发人审批同意发出时,签发人应在送签的发文稿纸的签发栏内明确写上“发”、“印发”、“急发”等字样,并签暑全名,注明年月日。
5.几个机关或部门的联合发文,一般应由主办该公文的单位负责,送请有关联署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会签。
公文在用印要注意哪些问题:
1.必须以机关领导人或部门负责人签发的公文原稿为依据,经核对无误后始得用印。
2.要端正、清晰,不得模糊歪倒。
3.两个以上的机关或部门的联合下发的公文,各机关部门都要加盖印章。 4.公文用印要与制发公文的机关、部门或单位相一致。 5.公文用印要核实份数,超过份数的不能盖印。 公文在封发环节要注意哪些问题:
1.文件分装之前,先要看发文稿纸注明的发送单位、密级、有无附件等,然后按发送份数进行分类。
2.收文机关的邮政编码地址、名称要在发送文件的信封上写准确。 3.发文如系密件、急件、亲启件、凡文稿上没有注明的,须分别注明。 4.文件装封后,应及时发送。
5.会议发放的文件,凡允许与会人员带回的,也要履行签字手续。 为什么以说拟办是收文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它是秘书部门实现“四个转变”,在办文办事中出谋献策,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说承办是公文处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问题如何解决,公文办理是否及时,就在承办这个关键性环节上,它直接关系到发文的质量和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 机关收关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1.机要交通送来的机要件。 2.邮局送来的挂号函件和电报。 3.外机关和部门直接送来的文件材料。 收文登记的范围有哪些: 1.上级机关文件。 2.下级机关文件。
3.重要的带有密级的刊物、资料。 4.其他机关商洽问题和需要答复的文件。 5.上级机关如开会议印发的会议文件材料。 收文登记的作用是什么:
1.便于管理和保护文件,防止积压和丢失。 2.便于检查和检索文件。 3.便于的统计和催办工作。 4.作为核对与交接文件的凭据。
收文登记有哪几种形式?各有哪些优点:
1.簿册式登记。容易保存,适宜按时间顺序进行登记。 2.联单式登记。可以减少重复登记的某些项目,简化登记手续。
3.卡片式登记。能适应使用和管理文件的需要,在卡片盒里灵活地进行分类排列。 怎样做好公文的拟办工作:
1.拟办之前,要认真研究公文的内容和发文机关的要求。
2.要清楚地掌握有关政策和规定,力求使拟办意见既符合实际情况,又符合政策规定。
3.要熟悉业务。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机关及机关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及业务变化情况。
4.拟办意见要周到,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