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整理
马应华
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一、知识点回顾:
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一般来讲,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假设为不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个运动,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x,方向与位移的方向
?t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②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③平均速率:物体走过的轨迹长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S。
?t6、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v/△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 二、典型例题: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作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作质点
B、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
C、研究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孔令辉打出的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
例3 小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4m,4m B、3m,1m C、3m,2m D、4m,2m 例4 下列关于位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初速度方向即为位移方向
B 位移为负值时,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 C 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只决定于始末位置
D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与路程相等
例6 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直线运动,经4s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m/s,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为 ,加速度为 。 (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的方向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 B 、加速度反映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C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可能减小 D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仍可能增大
例8 、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点N出发,沿着不同轨迹运动,又同时到达了终点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质点b从N到M的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 C.到达M点时,质点a的瞬时速率最大。 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等。
例9、物体做直线运动:①若前一半时间是速度为v1的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是v2的匀速直线运动,则整个运动平均速度是?②若前一半路程是速度为v1的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是速度为v2的匀速直线运动,则整个运动平均速度是?
例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 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D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是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例11、质点以2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B 质点的速度每经1s增加2m/s
C 质点在任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位移大2m
D 质点在任1s内的平均速度比前1s内的平均速度大2m/s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一、知识点回顾: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vt?v0?at
(2)位移公式 s?v10t?2at2 s?v1tt?2at2
(3)速度与位移关系式 2as?v22t?v0 (4)平均速度公式 v?st?v0?vt
2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s?s2?s1?s3?s2?......?sN?sN?1?aT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v?v0?vtt/2
2二、典型例题:
例1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X=4t+2t2
(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 0、4m/s2
B 4m/s、2m/s2
C 4m/s、1m/s2
D 4m/s、4m/s2
例2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三秒内的位移2m, 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 那么可以知道( )
A 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1.25m/s B 第三秒末瞬时速度是2.25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
例3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
,对于任意1s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这1s末的速度比这1s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 B 物体在这1s末的速度比这1s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C 物体在这1s末的速度可能比前1s末的速度大3 m/s D 物体在这1s末的速度一定比前1s初的速度大6 m/s
例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值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B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 C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
D 只有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才取正值 例5、一个滑雪的人,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下滑,初速度为1.8m/s,某时刻的到达坡底的速度为5m/s,则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例6、汽车以l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①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②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③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例7、一个物体从长60m的斜面顶端,以2m/s的初速度匀加速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是10m/s 。
求:①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是多大?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例8、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头4s内经过的位移为24m,接着在第二个4s内的位移为60m,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
一、知识点回顾: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vt?gt h?12gt2 v2t?2gh 例9、从离地面500m的高度自由下落一个小球,,求小球:①落到地面所需要的时间。②自开始下落开始计时,在第1s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
例10、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空气阻力不计,取g=10 m/s2
,求此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
专题 运动的图像
一、知识点回顾:
运动图象:图象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 x—t(位移-时间)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③表示物体向相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三个物体在同一时刻相遇 (2)v—t(速度-时间)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表示在某一时刻三个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 ⑤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二、典型例题:
例1、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火箭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于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 B.在0-t21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内火箭下降。 C.t3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例2、某质点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在1-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质点在0-1s、2-4s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1-2s时间内静止 C.质点在2-4s时间内离初始位置越来越远 D.质点在0-1s时间内比在2-4s时间内运动快
例3、一质点沿某一条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第2s末质点的速度改变方向
C.第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例4、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物体在2s末加速度方向与在6s末相反 B.物体在2s末的加速度比在6s末小 C.物体在t=0.5s时的加速度比t=2s时的大 D.第5秒内物体加速度最小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专题1 三种性质力
一、知识点回顾
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力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物体接触面有无弹力的判断方法:①是否满足弹力产生的条件;②用撤离法判断(常用此方法判断)
(3)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注:曲面的接触面是指曲面的切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杆产生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4)大小:①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②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x是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有弹力作用;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运动和
相对运动有区别)。
(3)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必须判定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若是滑动摩擦,则F=μFN,若是静摩擦,0≤f静≤fm,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和类型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会产生摩擦的两个物体) ②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产生滑动摩擦
③若两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则进一步(一般用假设法或平衡法)判断两物体有无相对运动趋势
④若有相对运动趋势,则产生静摩擦;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则不产生摩擦 二、典型例题:
例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什么性质的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B.在任何地方,1千克力都等于9.8牛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例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 B.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在绳、杆的直线上 C.两物体相互接触,可能有弹力存在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例3、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例4、重量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40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 N。木箱从原地离开以后,用38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这是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 N,木箱与地板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 。
例5、水平面上有一块质量为5kg的砖,砖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μ=0.3。求分别用大小为F1=10N和F2
2=20N的水平拉力拉该砖时地面对砖的摩擦力(g取10m/s)。
专题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一、知识点回顾 1.标量和矢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即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受力分析: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先画重力,和外力。 ③找出研究对象与外界的接触面。
④在接触面找到弹力,并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⑤在有弹力的接触面找出摩擦力,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
⑥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注意: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3.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4.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理与分力: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合成力时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
(2)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与方向。
(3)分力夹角与合力的关系:在两个分力大小一定的条件下,分力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分力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 |F1-F2|≤F合≤Fl+F2.
(4)三个力的合力: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5.共点力的平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