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他的尊严》说课稿
李慧琳
一、结合学情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单元主题为尊严,《为了他的尊严》就是以这个中心意义命题的。独臂乞丐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价值,说明了人一旦有了自尊,就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创造奇迹。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反复钻研教材,找准矛盾点加以突破,构建了“直入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堂结构。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感受女主人的自尊和尊人之举,领悟乞丐尊严觉醒的动力和影响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独臂乞丐的言行、神态,体会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乞丐搬砖前后心理发生变化的词句,懂得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含义。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一)说教法
1、突破法。采用“突破法”,由“感受亮点——理解亮点——辩论亮点——升华亮点”构成完整的教学链条。
2.以悟促读法。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理解—感悟—想象—表达形成一条切实有效且环环相扣的训练线路。
3.自主、合作、探究法。围绕“什么是尊严”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参与阅读、感悟中学会交流合作。
(二)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以妇人的话为突破口,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心理、语言、身份的不同进行比较、感悟,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以说促思法。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抓住文章的发散点,通过学生想象、补写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三、体现课标说流程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质疑,直入重点
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串讲的话,势必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显得琐碎。因此,在简单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直入重点,启发学生围绕妇人的话进行思考、质疑,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板块二:深入探究,感悟全文 1、多形式训练,突破重难点
这一环节的教学紧紧围绕“搬砖使乞丐前后发生了哪些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共分四步来突破。
①读中感悟,悟后对比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从对乞丐的同情变到敬佩,我先让学生找一找“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然后通过“朗读---感悟---对比---再读”的形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发生变化。
②角色互换,感悟内心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独臂乞丐复杂的心理变化,接着我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教学,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感悟乞丐的内心世界。
③范读引导,启发想象
第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学中我采用范读引导、启发想象的方法,请学生在这段的发散点写下自己的感悟,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巧妙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让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的“读悟”中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当学生理解了重点,再理解妇人的话就轻而易举了,从而也就突破了难点。
④水到渠成,解决习题
此刻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时紧扣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体会乞丐究竟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了什么,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2、再辩尊严,深悟尊严
学生通过多形式训练,理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对“尊严”的理解并不深刻。
板块三:升华情感,编读名言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为此,拓展课外资料及时补充相应的名言又把孩子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既培养了能力又激发了兴趣。
板块四:回顾尊严,总结全文
为了突出主题,回归整体,最后以“妇人通过搬砖这件事,让乞丐知道了什么是尊严,也让乞丐懂得了怎样做人”结束全课。(同时板书“人”)
板块五:随机板书,凸现主题
随机板书即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这样既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又起到引领作用。
整堂课教学,我始终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和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