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改革,评价成果报告《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在市《课改通讯》上发表,在全市反响很大。
②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制定了《东港小学学生评价方案》。在该方案指导下,我校学生评价涉及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思路是语文学科在走向开放、活动、综合的活动中,让学生走入文化,提升语文素养。数学学科研究生活数学、情境数学、游戏数学,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数学涵养。其中低年级数学期末实践活动的总结《小学低年级数学评价方式的探索》在江苏省数学评价研讨会议上发言交流,引起与会领导及特级教师的重视,多位市级教研员表示受到很大启发。该活动方案在《小学数学教学》杂志发表。
③学生《成长册》评价
设计了学生《成长册》。《成长册》主要包括“成长环境”、“成长过程”、“成长成果”、“成长交流”、“备忘录”五个部分。有以下特点:
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自定成长目标、自析成长过程、自评成长效果”等内容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沟通。在《成长册》使用过程中,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我校管理人员都参与到学生成长、评价过程中来,共同承担起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
评价重心过程化——更关注对学生成长发展过程的评价。把终结
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重在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并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
《成长册》的率先使用对我校的课程改革起到一定导向作用,带动我校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我校课改的发展。《成长册》的设计思路为市区多所学校所借鉴。《从<素质报告书>到<成长册>》一文在江苏省《课改实验通讯》刊登。这标志着我校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④学生评价改革的拓展和延伸
为进一步促进评价改革,在对学生评价探索近两年后,我校又申报了两个市级评价改革的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的研究》和《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式方法的研究》。并在研究实施中成立了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中心教研组、题库中心、阶段学业抽测小组、实践活动策划小组、《成长的足迹——档案袋》设计与指导小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小组。其中《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的研究》在全市率先结题,结题现场会受到多位专家的赞誉。 (2)改革教师评价,促进教师发展 ①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
该方案首先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育人水平、科研能力、学习和反思能力等。其次,这一评价方案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方案。方案中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和学生评教在学期中间进行。这样,教师能及时了解评价结果,能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
水平。第三,这一评价方案不以一次评价定终身。如果教师对自己被评价的课不满意,可以申请上第二次或第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这种多次评价具有建设性和激励性,极大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这一评价方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整个评价体系中教师自评占20%,教师互评占15%,学生、家长评占20%,评价组评占45%。其中家长(学生)评教涉及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上课出勤率及教育教学实绩等。
②设计使用教师《成长册》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做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发展型的教师,我校又设计出教师《成长册》。“成长册”主要内容包括“成长理念”、“成长过程”、“成长交流”、“成长成果”。
在“成长理念”中有个人档案、教育理念、自我成长目标。在“成长过程”中有成功案例、教育有悔、课题研究、自设公开教学、评课、家访及学生个别谈话记录。在“成长交流”中有同事交流、师生交流、自我交流、假期拟读的书籍。本学期已读书籍的读后感。在“成长成果”中有业务档案和自我反思。教师评价改革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我校课改实验蓬勃开展。
现代教学管理决定着现代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管理者应力求科学的管理策略,达到高效的管理效果,这也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采取的“动静结合”的管理策略,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但离科学高效的管理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不断反思、研究、总结、提升,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使课堂教学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让学生走进东港小学,就走进了智慧园、创造园、快乐园!让教师东港小学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20
08-12-19
严细实恒抓教学 彰显特色促成功
——中小学教学工作管理暨经验交流会材料
山东省滕州市滕州二中新校 邓 淇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隶属于枣庄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繁荣,是鲁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滕州境内有73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遗址以及滕国、薛国故城等古文化遗址,是“科圣”墨子和“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出现过滕文公、孟尝君、毛遂等众多历史名人,群星灿烂,各领风骚,留下了千古佳话。
根植于这独特地域文化中的滕州二中新校,则彰显着自己更为独特的生命内涵。在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学校历经了“国家办民校、名人办民校、名校办民校”的艰难历程。从最初的滕州新世纪学校,到今天的滕州二中新校,每一次的历史性抉择都伴随着学校的苦与痛。也都在同时催生着学校的希望和发展。滕州二中新校人用“教育思想现代化、硬件设施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