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做速度的单位,二者的关系是1米/秒(m/s)=3.6千米/时(Km/h)。 1千米/时(Km/h)=1/3.6米/秒(m/s) 14、1米/秒(m/s)=100厘米(cm)/秒(s) 100厘米(cm)/秒(s)=1/100米/秒(m/s)
15、在交通工具中用速度表能直接测得速度;我们用刻度尺和秒表(钟表)间接测量速度 。 16、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恒定值,不随路程、时间变化,但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判断其是否在任何时间、路程、任何时刻、位置的速度是否是恒定不变的。
16、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路程(s)或时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计算式为:v=s/t。 1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1)、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结论: 在运动时间相同时,路程越远物体运动越快。
(2)、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结论:在运动路程相同时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
(3)、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单位时间内的路程越大则运动越快。
18、光的折射的规律是:(1)、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界面的两侧;(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3)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当光垂直射向界面时,折射角、入射角都等于0度,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9、光的折射现象例举:(1)早晨看到位于地平线以下的太阳(2)看到池底变浅了(3)看到水中的鱼等物体(4)水中的筷子向上折起(5)海市蜃楼(6)透镜成像(7)幻日、太阳变扁、变方等(8)彩虹等。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1、什么叫做质量?
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 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
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 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
答:一张邮票:50mg; 一个成人:50kg; 一只苹果:140g; 一元硬币:10g; 一只鸡:1.5kg; 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
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3333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单位符号是:kg/m 其它单位有:克/厘米(g/cm)单
333
位换算关系是:1 g/cm=10 kg/m
10、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是什么?
33 3
答: 水的密度为:ρ水=10 kg/m =1.0g/cm
33
其物理意义:1米水的质量为10千克。 11、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答: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12、ρ=m/V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1)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是定值(但温度、物态、压强等条件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变化的。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比。 13、密度有哪些应用? 答:(1)ρ=m/V测量和计算密度鉴别物质的种类; (2)m=ρV计算质量 (3)V= m/ρ计算体积。 14、量筒(量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读数?
答:量筒(量杯)用来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和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测量前应观察(1)分度值(2)最大测量值。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俯视时读数值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15、量筒(量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是什么? 答:(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1、能使固体全部浸没,2、放入固体后液面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的水V1;
(2)用细线系住固体沿量筒壁轻轻下落到量筒底部,读数为V2; (3)则固体的体积为V固= V2- V1。
上述方法为排水法。若固体溶于水则需要用薄膜包上或用排沙法;若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用针压法或捆绑法。
16、体积、面积、长度的物理量符号及单位有哪些?
3333 3
答:体积物理量符号:V,国际单位:米(m)。体积其它单位及换算关系为:1 m=10dm,
33336 3 333
1 dm=10 cm,1 m=10cm 1 dm=1升(L),1 L=10毫升(mL),1 cm=1 mL
22
面积的物理量符号:S,国际单位:米(m)。
22 2262 24 2
其它单位及换算:1 m=10dm, 1 m=10mm,1 m=10cm 17、密度表上的信息有哪些?
33
答:(1)水的密度ρ水=10千克/米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33 33
ρ冰=ρ蜡=ρ植物油=0.9×10 kg/m ρ酒精=ρ煤油=0.8×10 kg/m (3)同种物质的密度在状态改变时也发生改变 (4)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 18、什么叫硬度?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
答: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叫做物质的硬度。物质的物理属性有:状态、密度、比热、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弹性、塑性(范性)、韧性、颜色等。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1、 分子模型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2、 原子由什么组成?原子核由什么组成? 答: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 3、 电子是谁发现的?其意义是什么?
答: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这种粒子带负电,是自然界最小的带电体,该粒子是汤姆逊发现的。
4、原子结构如何描述? 答:(1)来自原子内部带负电的微粒叫做电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2)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5、“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答:“摩擦起电”是依靠摩擦而使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摩擦起电”是在两个不同种物质间进行的。“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 6、分子由什么组成?
答: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组成单质分子。
7、发现质子和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谁?
答:发现质子的是卢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卢瑟福。 8、发现中子的和提出夸克的分别是谁?
答:发现中子的是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的是盖尔曼。 9、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是什么? 答: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0、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多少?
答: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米。 11、宇宙是一个怎样的天体结构系统?
答: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 12、紧靠银河系的星系是什么星系?
答:仙女星系,它距离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13、“量天尺”的两个单位是什么?
15
答:光年和天文单位 1光年(l.y.)=9.461×10米(m)。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
11
天文单位(AU)。1AU= 1.496×10米(m)。
14、远古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得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形状。为此,建立了什么学说? 答:托密勒的“地心说”学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