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设计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18:52: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白雪塑像(嘉兴市)

许行

①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②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③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④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⑤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

⑥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⑦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么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⑧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⑨“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静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第②自然段中“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女人说这句话的原因是( ) A.丈夫沉迷于下棋,妻子在催促他快点离开。 B.提醒丈夫可以回家检查儿子的作业了。 C.儿子作业已写完,告诉丈夫可以回家休息了。 D.埋怨丈夫不该在儿子做作业时离开家。

(2)第⑤自然段中“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父母把最好的都给了儿子,儿子的个头长得太大。 B.小屋里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C.一家人一住便是十几年,屋子已经显得有些老旧。 D.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也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 (3)文章第①至③自然段描写了一个场景:________; 第④至?自然段以插叙的方式交代:________; 最后第?至?自然段又描写了一个场景:________。

(4)第⑥自然段中提到儿子“苦恼”,爸爸也“苦恼”,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两个人的“苦恼”分别是指什么?

①儿子的“苦恼”:________ ②爸爸的“苦恼”:________

(5)本文很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如第①自然段写了“夏夜”,第④①自然段又写了_______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___。

(6)文中的哪个人物打动了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 (1)C (2)D

(3)父亲在路灯下观棋;直到儿子写完作业方才回家父亲躲到外面的原因;父亲在风雪夜躲到外面被大雪覆盖成雕像。

(4)儿子因为父亲的咳嗽打乱了自己的思考,也为自己无法分担父亲的病痛而苦恼。;父亲为自己不可避免地一天到晚总咳嗽,打乱儿子的思考而苦恼。

(5)北方的冬天;大雪对人物的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突出了父亲为儿子创造学习环境的良苦用心。 (6)略

【解析】【分析】(1)、(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C; (2)D;

(3)1、父亲在路灯下观棋 2、直到儿子写完作业方才回家父亲躲到外面的原因 3、父亲在风雪夜躲到外面被大雪覆盖成雕像。

(4)1、儿子因为父亲的咳嗽打乱了自己的思考,也为自己无法分担父亲的病痛而苦恼。2、父亲为自己不可避免地一天到晚总咳嗽,打乱儿子的思考而苦恼。(5)1、北方的冬天 2、大雪对人物的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突出了父亲为儿子创造学习环境的良苦用心。 (6)略

【点评】(1)、(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理解。

目送(节选)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题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树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ー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ロ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ー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ー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筒。(有删改)

(1)本文详细记述了“我”目送儿子的三个场景,请仔细阅读,填写下面的表格。 场景 儿子上小学 儿子的表现 我的心理 儿子十六岁去美国 儿子上大学 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孤单失落 (2)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交会”一词,写出了“我”对儿子的牵挂以及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②作者记叙了自己目送儿子的场景,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 ③“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3)“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本文的题记,作者意在告诉我们( )。(多选) A. 应珍惜属于我们的亲情。

B. 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 C. 亲人总会不断地抛弃我们,我们终将孤独前行。

【答案】 (1)①不断地回头;②停留片刻,闪入门里,没有回头;③担心、牵挂;④失望 (2)正确;正确;正确 (3)A,B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①不断地回头;②停留片刻,闪入门里,没有回头;③担心、牵挂;④失望 (2)正确;正确;正确 (3)A B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hǎo hào)绘画,想当美术家。

然而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两个孩子非常伤心,痛哭流涕(tì dì),埋(mái mán)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两个孩子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dào dǎo)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后来成了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留下另一道路的!”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划掉。 (2)写出下面词语中的近义词。

埋怨________ 灵敏________ 干忧________ 烦恼________

(3)失聪的孩子成了美术家,失明的孩子成了音乐家,他俩成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听了老人的话,孩子们心里一亮”中的”亮”在这里指________。失聪的孩子学绘画可以成为________,失明的孩子学弹琴可以成为________。 (5)这两个孩子开始有什么怨恨?

(6)仔细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老人说的话,在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 (1)hǎo;dì;mái;dǎo (2)怨恨;敏捷;打扰;苦恼

(3)失聪的孩子因为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精力高度集中。失明的孩子因为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更加集中。 (4)明白;美术家;音乐家

(5)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

(6)凡事不要绝望,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应该勇敢地面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有机会成功。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新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设计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0znk3fml86cyp27lz4y3h0qq02ukg01bz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