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
概况介绍
生产的解释
(社会学角度)生产是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经济学角度)生产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管理学角度)生产是有目的的将物质的(或/及非物质的)要素转化为产品、服务和创造效用的过程。
一、引言
运作是生产概念的推广,以往的生产大都是指物质资料的制造过程,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随着金融、贸易、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生产服务业在整个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及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们把这种提供服务的过程也看成生产,这种广义的生产我们称为运作(Operations)或生产与运作(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生产与运作是人类从事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伴随生产活动的出现而出现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具有普遍性,因为没有一个行业或企业不从事生产与运作活动。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质量、成本、时间和柔性,它们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因此,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二、三十年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本身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服务运作过程日趋复杂,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因素使生产与运作管理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生产与运作管理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也使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其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体系更加完整。
二、内容划分
我们根据生产运营管理的特点,将本课程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介绍
主要介绍生产运营管理的的基本概念、管理职能以及生产运作战略; 生产运作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在生产活动上的谋划。所以我们将其放在开篇的位置上来讲。 第二部分: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主要介绍一下产品选择、工艺选择和产品研究与开发设计; 要进行生产,首先要确定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前提。产品和服务确定之后,还要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方法来制作或提供。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根据上述选择,企业将进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R&D),产品设计是确定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性能、指标和结构,是生产活动的龙头。相应的设施选址,(即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设施建在什么地点)、生产和服务设施的布置、工作设计,以及工作测量均在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之列。
生产系统建立之后,就要进行生产。
第三部分: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指的是根据年度生产计划(它确定一年内企业要生产的产品品种和数量),在后勤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各种管理方式的控制下,在计划期内按要求完成生产或服务。
在这部分中我们将在后勤管理中介绍集中管理方式,象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以及库存控制,并详细介绍相关需求库存控制的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RP。
我们在这一部分还会介绍一种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 ),也叫敏捷制造,即丰田生产模式——“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最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第四部分: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
任何系统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如果不加以维护和改进,系统就会终止。维护包括对设施的维修与管理、质量的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不断改进和采用各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我们将在本部分介绍一下维护管理与可靠性。
并单独介绍一下质量管理,主要从质量管理的两大类方法入手,一类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方法,一类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一下常用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QC七种工具,即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散布图、控制图等。重点介绍PDCA循环,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戴明环”。
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有人称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五部分:生产运作系统的动态联盟(国际化运作)
国际化运作在今天的商务环境中变得日益重要,这部分的目的在于介绍生产运作在国际化企业中的作用,以及企业国际化对生产运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章,绪论部分。
第一部分 基础介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产与运作的概念
(一)概念: 1、狭义:
广义: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2、
(社会学角度)生产是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经济学角度)生产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管理学角度)生产是有目的的将物质的(或/及非物质的)要素转化为产品、服务和创造效用的过程。
投入 变换 产出
(二)社会组织及其外部约束
1、社会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2、约束:
环境约束(政治、经济、社会、法
律、市场等)
输入 输出
(原材料、能源、信息等) 社会组织 (产品、服务等) 资源支撑 (人、财、物、技术等) 图1-1 社会组织及其外部约束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
最初:对变换过程,即有形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和控制。随后扩充到非制造业中。 (一) 概念: 1、管理概念: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二)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
1、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2、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 3、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
1、目标: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即“需要的时候,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2、基本问题:
(1) 如何保证和提高质量: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质
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2) 如何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市场:产品的时间价值转变为生产运作管
理中的产品数量与交货期控制问题。——进度管理(delivery management)
(3) 如何才能使产品的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成本管理(cost management)。 这三个问题简称为QDC管理。
或“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 时间(Time,T)——交货期要短而准; 质量(Quality,Q)——产品和服务质量; 成本(Cost,C)——价格和使用成本;
服务(Service,S)——相关服务,如售前和售后服务。
(四)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1、生产运作过程:
2、生产运作系统:是指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它的构成与变换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过程和管理过程相对应,也包括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
生产运作过程:即投入 变换 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
值增值的过程。
物质系统:是一个实体系统,主要由各种设施、机械、运
输工具、仓库、信息传递媒介等等组成。
生产运作系统
管理系统:指生产运作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系统,以及物质
系统的设计、配置等问题。其中主要内容是信息的收集、传递、控制和反馈等。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构成了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决策内容
在职能范围内,其决策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 1、生产运作战略决策: 2、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决策: 3、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决策:
第二节 生产与运作的分类:
连续性生产 按照工艺特点 从管理角度分类: 制造性生产 离散性生产
备货型生产(MTS) 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
订货型生产(MTO)
服务性生产
(一)制造性生产:
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 1、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
(2) 连续性生产: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
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流程式生产。 (3) 离散性生产: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
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轧钢和汽车装配(加工装配式生产),轧钢是由一种原材料制成多个产品,而汽车装配是由多种零件组装成一种产品。
2、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 (1) 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
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的成品库存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2) 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指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如锅炉、
船舶等。
(3) 按订单装配式生产(Assemble-to-order,ATO),即零部件是事先制作的,
在接到订单之后,将有关的零部件装配成顾客所需的产品。必须以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为前提。
(二)服务性生产(非制造性生产,Nonmanufacturing)
基本特征:提供劳务,而不是制造有形产品。 1、按照是否提供有形产品
纯劳务生产:不提供任何有形产品,如咨询、讲课等。
一般劳务生产:提供有形产品,如批发、邮政、交通运输等。 2、按顾客是否参与也可将服务运作分成两种:
顾客参与的服务生产:如理发、保健、旅游、客运、学校、娱乐中心等 顾客不参与的服务生产:如修理、洗衣、邮政、货运等 3、按照劳动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可将服务运作分成4种:
大量资本密集服务:如航空公司、大酒店、游乐场等。 专业资本密集服务:如医院、车辆修理等。
大量劳务密集服务:如中、小学校、批发、零售等。 专业劳务密集服务: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
第二节 生产类型
产品和服务千差万别,产量大小相差悬殊,工艺过程又十分复杂,如何按照其基本特征,将其分类,以把握各种生产类型的特点和规律,是进行生产管理的基本前提。
一、生产类型的划分
(一)按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
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可以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品种数多少,同一品种的产量大小和生产的重复程度来衡量。显然,产品或服务的品种数越多,每一种的产量越少,生产的重复性越低,则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就越低;反之,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按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将生产划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生产类型。
1、大量生产 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
2、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与大量生产相对立,是另一个极端。单件生产品种繁多,每种仅生产一台,生产的重复程度低。
3、成批生产 成批生产介于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之间,即品种不单一,每种都有一定的批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在当今世界上,单纯的大量生产和单纯的单件生产都比较少,一般都是成批生产。由于成批生产的范围很广,通常将它划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
大批生产与大量生产特点相近,合称为“大量大批生产”,小批生产与单件生产的特点相似,合称为“单件小批生产”。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批量大小的差别也很大,习惯上称之为“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大量大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说法比较符合企业实际。 大量大批生产 中批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 图1-1 生产类型的划分 对于服务性生产,
第二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讲到过生产运作管理中的决策内容包括三个层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