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第五次押题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在水平桌面上,有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盛有质量想等的同种液体。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小球A和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结果A球漂浮,B球悬浮,如图所示。A、B两球所受的重力分别为GA和GB,A、B两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甲、乙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甲、乙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GA=GB C.p甲>p乙 D 【解析】 【详解】
B.FA>FB D.F甲<F乙
由题意可知A和B两球的体积相等,由图可知A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B球, 由F浮=
液
gV排可知,A球受到的浮力小于B球受到的浮力,即FA 因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A=GA,FB=GB, 所以,GA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两容器相同,液体的质量相等, 所以,由F=G=mg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即F甲<F乙,故D正确; 由p=可知,p甲 2.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明亮的光线会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B 【解析】 试题分析:A.错误,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正确,超声波具有能量,所以能把石块击碎; C.错误,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D.错误,这个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应选B. 考点:声音的三要素 4.如图所示,甲、乙是研究电和磁的重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研究的是电流的磁效应 B.乙实验研究的是发电机原理 C.甲实验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乙实验中,只改变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情况不变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实验研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原理,故A错误; B.乙实验研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发生运动,是电动机原理,故B错误; C.在甲实验中,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就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在乙实验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两个因素有关: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改变电流方向,导体受力方向改变,故D错误. 5.如图所示,要使两个小灯泡L1,L2并联,应 A.断开开关S1、S2,闭合开关S3 B.断开开关S1、S3,闭合开关S2 C.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S3 D.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 D 【解析】 【详解】 A. 断开开关S1,S2,闭合开关S3时电路不通,为断路状态,不符合题意; B. 断开开关S1,S3,闭合开关S2时,两灯串联,不符合题意; C. 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S3时,会出现短路现象,电源短路,不符合题意; D. 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S3时,电流分别流经两个灯泡,汇合后回到电源负极,为并联关系,符合题意. 选D. 6.信息、能源和材料并列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获得核能的 B.LED 灯具有单向导电性 C.一切信息的传递都必须依靠电磁波 D.超导材料适合制作电炉丝 B 【解析】 【详解】 A、核电站是利用可控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故A错误; B、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材料制成的,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故B正确; C、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利用声音、电流、电磁波等,故C错误; D、超导体没有电阻,通电后不会发热,因此不能用来制作电炉丝,故C错误。 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景物逆光形成“剪影” B.汽车后视镜中成像 C.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D.透过放大镜看树叶 B 【解析】 A. 景物逆光形成“剪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景物在汽车观后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符合题意;C. 铅笔斜插入水中,由于光的折射,水面以下看起来向上弯折,发生错位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用放大镜看物体,发生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8.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比为FA、FB,则( ) A.pA=pB,FA=FB C.pA<pB,FA=FB C 【解析】 【详解】 B.pA=pB,FA<FB D.pA>pB,FA>FB A、B两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则水的重力相等; 由于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对底面的压力也相等; 由于容器装的是同种液体,密度相同,由图可知:hA<hB,则根据p=ρgh可知:pA<pB.ABD错误,C正确. 9.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温度越髙吸收的热量越多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热了 D.物体的内能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故A正确;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故C错误;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D错误,故选A. 10.物理实验课上,某小组配制了一杯盐水,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这杯盐水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中盐水的总质量为275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