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槽车 将槽车液相管与LNG110b-DN50管连接,打开LNG110b-DN50管上的DN50阀门 卸车台出液 LNG110b-DN50管 1、观察液位表,当液 位表显示约5m3液位时,停止充装。 2、关闭上进液阀门,下进液阀门,冷却储 罐30min。 1#罐 1#罐进液管 当储罐压力不再上升、管线没明显收缩时,缓慢打开储罐下进液管上的根部阀、进液阀 上进液管 打开1#罐BOG旁通阀以及2#罐BOG旁通阀门,使1#罐内的低温氮气继续对2#罐预冷,由2#罐的出液管经气化器出口手动放散管排出 1、缓慢打开1#罐上进液阀门,使槽车内的低温气体进入贮罐内,使贮罐内的温度下降到一100℃以下,此步骤可通过测量储罐溢流口处的气体温度确定。满足要求后关闭槽车顶部充装阀。此过程中可能需不断的排放气体,此时,应将排放的气体对管道进一步冷却。 2、在充装过程中观察储罐压力,如压力上升达到0.5MPa时,必须用手动放空阀对储罐泄压,如压力继续升高,可能需要中断充装使压力下降。 3、充装液氮开始时液氮的气化率很高,产生的气体使贮罐内压上升,应密切注意压力上升速度,控制液氮充装速度,当压力上升至0.5Mpa时,打开BOG手动放空阀,从而降低储罐压力。 1#罐进液完成后给2#罐进液,2#罐进液时以同 3#、4#、5#、样步骤对6#罐进行气态预冷 2#、3#、4#、5#、6#罐同1#罐。检查该步骤完成后,将本步骤已打开的所有阀门关闭,然后方可进行下一步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储罐的进液应集中对一台罐,逐一进行进液。前面的罐进液时同时对后面的罐进行冷却,在其进液完成时后面的罐也可以达到进液温度,但不应进行过多的串联,否则进液罐压力会过高。但当储罐压力比较稳定时,也可2台储罐同时进液,同时对后续储罐进行气相冷却,
16
操作流程如下:
1#、2#罐同时进液时,可利用1#、2#罐BOG管对3#、4#、5#、6#罐进行低温氮气预冷:20
1#、2#罐同时进液 1#、2#罐BOG 3#、4#罐BOG 3#、4#罐 5#、6#罐BOG 5#、6#罐 5#、6#罐出液管 汽化器 收到放散阀 放散
(2)空温式气化器预冷
LNG计量撬 计量撬出口管放空 6#罐 调试自增压阀,对储罐增压 缓慢打开6#罐出液管的出液阀 储罐出液管 出液总管 打开1#、2#、3#、4#、5#、6#空温式气化器进管上的所有阀门,然后缓慢打开出口管上的放空阀 1#、2#、3#、4#、5#、6#气化器 气化器出口管 液氮进入气化器后,观察气化器情况,如有严重凝霜,立即关闭进液阀,检查气化器蛇管是否有泄漏 打开水浴旁通阀 检查该步骤完成后,将本步骤已打开的所有阀门关闭,然后方可进行下一步骤。
(3)储罐增压器预冷
17
打开1#、2#储罐增压器进出口阀门,观察储罐增压器情况,如有严重凝霜,立即关闭进液阀,检查蛇管是否有泄漏。同时观察及检验储罐减压阀的工作状态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氮气通过BOG后,从调压撬放空管排放,完成全部预冷。
5、对每个储罐进行真空度检测:液氮在储罐中存放不得少于48小时。螺栓要紧固。
6、检查卸车软管完好状况,管内无雨水、垃圾等杂物。软管连接到槽车上并检查连接是否牢固。打开槽车充装口排空阀和系统阀门排放阀约3分钟,待卸车软管冷却和去除系统充装管内的空气,然后再充装,关闭槽车充装口排空阀和系统阀门排放阀。
7、每个储罐预冷结束后,应注意压力表变化,若发现持续升高,应进行处理。
8、关闭槽车阀门及卸车台卸液阀门,卸下软管,注意轻拿轻放,人员要躲避。关闭卸车台阀门后应将此阀与止回阀间液体放空。 9、预冷前、中、后应对贮罐的基础高程进行测试,并做好书面记录; 10、贮罐进液之前,用低温氮气对低温贮罐、管线进行吹扫,进一步去除水份并置换空气,检验标准是目测罐体溢流口管表面结霜; 11、低温贮罐预冷的降温曲线目前尚无依据确定,暂按预冷初期冷却速度缓慢进行,逐渐降温,同时观察各设备及管线技术参数的变化,积累数据,总结完整的预冷降温进液经验数据;
12、储罐充装检查阀温度达到-100℃时,(无法测量温度时,以阀门管段凝霜为依据)充装液氮开始进行液态预冷。
13、充装液氮开始时液氮的气化率很高,产生的气体使贮罐内压上升,应密切注意压力上升速度,控制液氮充装速度,当压力上升至0.5MPa
18
时,打开BOG手动阀、BOG自力式降压阀、手动放散阀或底部出液阀,从而降低贮罐压力。当贮罐内压力不再上升或降低时,可下进液,并增大充液速度。
充装液氮可以两台同时充装,也可一台一台地充装并观察液位表,当液位表显示约5m3液位时,停止充装。将槽车内剩余液氮均充装入6#储罐,以便后续预冷。 14、贮罐压力控制
贮罐的压力,均由压力控制阀控制,在不必拆下零件的情况下,可以对操作压力做任何调节。 提高贮罐压力:
人工提高操作压力可以通过: 1.记录现有贮罐压力(PI—1)。 2.调节压力控制阀,按使用说明书。
3.待贮罐压力上升平衡30分钟后,确定新的压力设定值(PI—2)。
4.根据情况重复步骤2和3。 降低贮罐压力:
人工降低操作压力可以通过:
1.打开管路阀,将贮罐压力排放至低于新设定压力,达到较低的压力后,关闭阀即可。
2.调节压力控制阀,按使用说明书。
3.待贮罐压力平衡30分钟后,确定新的压力设定值(PI—2)。 4.根据情况重复步骤2和3。
15、充氮预冷过程中如发现有泄漏、设备材料发生问题时应及时关闭相应阀门,停止该段的预冷并标注位置,及时报告,进行处理。处理合格后方可再行预冷。
19
16、预冷过程中和预冷后,必须注意观察设备材料性能、技术参数的变化,并进行书面记录。如贮罐某种性能、技术参数发生突变,应及时通知贮罐生产厂家,同时停止对该贮罐进行预冷,直到贮罐生产厂家认可的前提下,才对该贮罐进行预冷。
17、现场所有仪表管线接头及一次仪表接头在气相置换时,需要全部拧开进行长时间排放,以防止接头末段在深度预冷时发生冰堵现象。拆除罐上液位变送器和压力表进行排放;拧松液位表两端的接头。高、低液位阀都要充分开启,如未发现水份,要将两个阀都关上。如在气流中发现水份,应将气体排出,直至所有水份均被清除。注:仔细检查相位管内是否有水份,以确保液位表在操作时不会出现故障。由于表管直径很小,容易被冰堵住。
18、预冷时,如发现管路上的法兰及阀门本体法兰有泄漏现象,需对其进行深冷状态下的紧固的动作。
第十部分、常温管道LNG置换
1、管道预冷时的低温气体一部分可以通过BOG管线进入调压计量撬后放空,也可以通过气化器气化后进入出气总管对常温天然气管道进行吹扫置换。
2、管道及储罐预冷完成后,待LNG到场前对储罐及部分管路始终进行充氮保护(保证管道内有0.3MPa 压力)。
3、LNG到场后,先将罐内液氮排放气化吹扫管道,使罐内保证微正压(0.02MPa)然后按先前预冷操作程序对站内进行LNG和氮气的置换,再将液态天然气输送到LNG储罐。
4、利用甲烷检测仪检测气体浓度,达到要求后即可进行点火,点火点的设定点利用储罐充装检查阀接口引出站外,如果点火成功且火焰达到要求则说明储罐基本置换达到要求。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