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 考试知识点整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6 12:54: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局域网的拓扑:星形网,环形网,总线网。

? 共享信道:① 静态划分信道 (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 波分复用 码分复用) ② 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又称

多点接入(随机接入;受控接入,如多点线路探询(polling)/轮询) ?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和IEEE 802.3 ? 适配器的作用:① 进行串行/并行转换。② 对数据进行缓存。③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④ 实现以太网协议。

?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

为了通信简便,以太网采用了以下两个措施:

① 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不进行编号,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 ② 曼切斯特编码(一分为二); 多点接入——总线型网络;

载波监听(检测信道)——不管在发送前还是发送中,每个站都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

碰撞检测(冲突检测)——边发送边监听。每一个站在自己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发送的不确定性)

半双工通信

争用期(碰撞窗口)——经过征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以太网使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动态退避)算法来确定碰撞后重传的时机 最短有效帧长度为64字节; 强化碰撞——人为干扰信号;

帧间最小间隔为9.6微秒,相当于96比特时间 ?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物理上星形网,逻辑上总线网; 一个集线器有许多接口;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每个接口仅仅简单地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 ?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成功发送一个帧占用信道的时间=T(发送帧需要的时间,由帧长除以发送速率得出)+τ(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 参数a:a?τ,a越小越好,以太网的帧长度不能太短; T01;只有当a远小于1才能得到尽可能高的极限信道利用率 1?a极限信道利用率Smax?? 以太网的MAC层

名字指出我们所要寻找的那个资源,地址指出那个资源在何处,路由告诉我们如何到达该处; RA——注册管理机构;

OUI——组织唯一标识符(公司的); EUI——扩展唯一标识符;

适配器检测MAC帧中的目的地址是否发往本帧——单播,广播,多播; 最常用的 MAC 帧是以太网 V2 的格式。

第6页,共18页

利用曼切斯特编码来确定长度;

帧间最小间隔导致不需要帧结束定界符; 以太网不负责重传丢弃的MAC帧;

8、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采用CRCD 生成多项式是P(X)=X3+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答:作二进制除法,101110 000 10011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011

9、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

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答:011011111 11111 00

011011111011111000 0001110111110111110110 000111011111 11111 110

10、在2000m长的总线上,数据传输率为10Mbp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μs,采用CSMA/CD进行数据通信。

(1) 争用期是多少?

(2) 最小帧长应该为多少?

(3 ) 若A向B发送1000字节的数据,A是否必须在数据发送期间一直进行冲突检测?为什么? (1) 争用期为2?

信道长度2000mτ=信号传播速率=200m/μs=10μs

2τ=20μs

(2) 最短帧长Min_Fl

Min_Fl=发送速率×争用期=10Mbps×20μs=200bits=25bytes

(3) 不需要,只需在发送前25字节是需要进行冲突检测。原因在于冲突只会出现在争用期内(等价于发送25字节),争用期内没有冲突,则在传输完之前就一定不会发生冲突;过了争用期,其他站点检测信道时,会检测到信道处于忙状态,因此不会发送数据。

第4章 网络层(计算题:1子网划分;2路由选择)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1、虚电路服务和数据包服务的对比 对比的方面 思路 连接的建立 终点地址 分组的转发 当节点出故障时 分组的顺序 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2、虚拟互连网络(IP网)

第7页,共18页

虚电路服务 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必须有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段的虚电路号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 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可以由网络负责,也可以由用户主机负责 数据报服务 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尽最大努力交付) 不需要 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独立发送) 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分组,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 到达终点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 由用户主机负责 使用路由器解决各种异构的物理网络连接在一起的问题; 3、分类的IP地址

IP地址由ICANN进行分配(中国向APINC); 一个IP地址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是唯一的

分类的IP地址(已成历史)

? A类地址(2——50%)

网络号全0表示本机,全1表示环回测试;——2?2 主机号全0表示本主机的网络地址,全1表示所有主机;——2? B类地址(2——25%)

网络号(128.0.0.0不可用)——2?1; 主机号跟A类一样——2?2 ? C类地址(2——12.5%)

网络号(192.0.0.0不可用)——2?1; 主机号(同上)——2?2 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 特点

每一个IP地址都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IP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IP地址管理机构分配IP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

路由器仅根据网络号来转发分组(不考虑目的主机号);

多归属主机——一个路由器至少要有两个不同的IP地址(每个接口一个);

用网桥或转发器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属于一个网络(相同网络号),用路由器才能连接不同网络; 4、IP地址与硬件地址

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使用IP地址是为了隐蔽各种底层网络的复杂性而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 数据链路层看不到数据报的IP地址;

路由器只根据目的站的IP地址的网络号进行路由选择; 5、ARP(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 ARP——IP地址转为MAC地址; 每一台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cache(ARP高速缓存)——里面有本局域网上的主机和路由表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表;

第8页,共18页

821293031724?2

1416请求是广播,响应是单播,一次请求响应,两边同时把双方的信息写进ARP cache; 不同局域网的主机,要通过路由器进行ARP查询; 6、IP数据包的格式

0 4 8 16 19 24 31 版本 首部长度 区分服务 总长度 首

固定部分(20字节) 可变部分 标识 生存时间 协议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可选字段(长度可变) 数据部分 互联网中所有的主机和路由器,必须能够接受长度不超过576字节的数据报; 标识,标志,片偏移——用于分片;

TTL(现为跳数限制)——在经过路由器时才减1; 常用协议:

协议名 协议字段值 ICMP 1 IGMP 2 TCP 6 UDP 17 填充 标志 片偏移 首部检验和 首部检验和——占16位,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但不包括数据部分。用反码算术运算把所有16位字相加,再将得到的和求反码,检验时一样,得到为0即无差错;

IP 首部的可变部分就是一个选项字段,用来支持排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 7、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从一个路由器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最主要的两个信息: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 特定主机路由——对特定的目的主机指明一个路由,方便控制网络和测试网络;

默认路由(0.0.0.0)——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不在IP数据包里,而在MAC帧里(转为 MAC地址);

分组转发算法: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得出目的网络地址→直接交付→特定主机路由→下一跳路由器→默认路由→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8、划分子网(计算题) 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划分子网只是把IP地址得的主机号部分进行再划分,不改变网络号; 子网掩码:推荐在子网掩码中选用连续的1;

如果一个网络不划分子网,那么该网络的子网掩码就使用默认子网掩码 现在全1和全0的子网号也可以使用了(但要谨慎)

划分子网增加了灵活性,但减少了能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总数; 同样的IP地址和不同的子网掩码可以得出相同的网络地址;(但是不同的掩码的效果是不同的) 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增加了子网掩码 能解释下面这幅图:

第9页,共18页

9、CIDR(无分类编址)

CIDR最主要的两个特点:①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和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②CIDR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快”

IP地址::={网络前缀,主机号};“/”后表示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斜线记法/CIDR记法); 最小地址(全0),最大地址(全1);

CIDR使用32位的地址掩码;斜线记法中,斜线后面的数字就是地址掩码中1的个数。 路由聚合——又称构成超网; 能解释下面的这幅图:

10、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 差错报文 3——终点不可达

4——源点抑制(Source quench),放慢发送速率 11——时间超过,TTL=0

12——参数问题,首部参数有问题 5——改变路由(重定向)(Redirect) ? 以下情况不发送差错报文

对 ICMP 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具有多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 或 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 询问报文

8或0——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测试目的站是否可达; 13或14——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时钟同步和测量时间; ? 应用

Ping——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没有经过TCP和UDP Tracert——时间差错报文和终点不可达报文(最后); 11、路由选择协议 ? 两类

①静态路由选择策略(非自适应路由选择); ②动态路由选择策略(自适应路由选择); ? 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AS:

IGB(内部网关协议)——RIP(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和OSPF;域内路由选择 EGB(外部网关协议)——BGP-4;域间路由选择 12、路由器的构成 ? 路由选择

核心——路由选择处理机; ? 分组转发

第10页,共18页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 考试知识点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1bhe96c55036aw5tvxo0daes3y30z00wzz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