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摘要:东莞市现有的产业结构体系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依靠地缘、人缘有事,在承接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东莞市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加速工业化,20十几90年代,东莞因为台商而和全球绑得更紧,在外来资本的推动下,东莞嵌入了全球产业网络体系,并逐渐成为“全球加工制造中心”。一直以来,我市的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失衡与不合理的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东莞产业结构调整,探讨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研究意义:
1999年以来,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也得到了较大改善,我市的产业结构、工业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
然而:与发达国家走过的相应阶段相比,与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相比,现阶段我市经济结构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1)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2)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3)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小、散、弱”的问题。(4)产品结构仍不合理,产品开发滞后。(5)对外来资本和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6)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本文分析了东莞经济结构的基本现状,并分析现阶段我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 基本现状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动
1.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二、三产业占GDP的9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首次突破40%。 2.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二、三产业提高明显。
3.三次产业结构东莞与全国、全省比较:东莞特色显著。 (二)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调整幅度大。 (三)工业内部结构变化:支柱产业凸现。 1.工业行业趋于重工业化。
2.行业门类较为齐全,支柱行业已经形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凸现。 3.政府正式颁发《关于确定我市工业支柱产业的通知》,正式确定八大支柱产业。 4.所有制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外向型特征明显,民营经济增长活力显现 (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第一、二层次所占比重大。
二、 现阶段我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1999年以来,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解决了产业结构失衡与不合理现象,但与发达国家走过的相应阶段相比,与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相比,现阶段我市经济结构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1、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在60~80%,而我市2002年这一比重仅为40.6%。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
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市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仍然发育不足,吸纳就业能力不强。
2、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突出体现为工业布局分散零乱,投资分散、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产业协作水平需要提高,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突出存在着制造加工中间环节强、研发和物流两头弱的结构性问题。
3、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小、散、弱”的问题。企业总体的平均规模小,小规模、技术落后的小型加工企业为数仍不少。大多的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加工贸易,以订单主导型为主,同时缺乏有效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限制了企业规模扩张,达不到合理的规模水平。
4、产品结构仍不合理,产品开发滞后。从整体上来看,长期以来工业产品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技术设备要求不高,部分企业和生产环节仍维持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劳动生产率低,产品的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薄弱,产品的更新换代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造成产品同质化高,差异产品较少。
5、对外来资本和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推动经济发展的外向型(外源性)经济比重大,国有、集体、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偏小,产业发展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部分企业长期以来的销售网络大多在外国市场,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显得不足。相对而言,民营经济的整体规模和实力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够强。
6、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造成贫富差距扩大,不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产业结构“纠偏”与合理化过程已基本结束,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与高级化的任务;所有制结构正逐渐向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方向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条件、环境和任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现阶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既有很强的紧迫性,同时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必须抓紧进行。为下阶段结构的调整做出适当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消费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带动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1、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2、必须充分考虑到消费观念的转变。 3、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二)产业结构调整要与推动结构创新、环境创新和企业信息化相结合。
1、推动结构创新。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继续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振兴装备工业,大力发展产业支援服务业,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限制淘汰落后生产力,提高工业经济的产业竞争力。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以加工制造环节为基础,沿产业链向上下两头扩展,加强研发和流通环节,促进发展阶段由产业主导向创新突破转变,提升我市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2、实施环境创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环境污染整治,维护生态环境,高效整合工业园区资源,推进园区经济,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规范社会秩序,创造优良的投资创业和人居环境。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化市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的健康市场环境。
3、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努力提高工业中骨干企业、优势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紧
密结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效率和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
(三)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考虑效率优先、资源优化整合的原则。 总体调整与区域调整相结合,避免新一轮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考虑到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政策制定必须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坚持总体调整与区域调整充分结合原则,提高工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调整地区经济结构,缩小地区之间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为了避免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相对优势,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和战略,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存在比较优势的行业。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园区开发和建设。认真搞好投资结构和信贷结构的调整,从投向和资金源头上防止产生新的结构扭曲,资金投向上要更多地体现市场优先、效率优先的原则,减少政府干预。
(四)引导发展知识产业,适度发展基础工业,在参与国际、国内两个产业循环中加速产业升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