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媒介的技术条件水平不同,社会接受状态不一样,这涉及元传播问题,即对传播的传播,传播者被臵于他自己的传播之外。比如他选择媒介类型并组合信息(图像、文字、声音)本身就使信息赋予一定的意义。P48
(新闻价值)一个事件的发生的概率越小,关于这个事件的信息价值就越大;某信息和状态中包含的不确定性越大,信息量就越大。还有接受者对信息源的期待程度。还有,情理之中的事情不会对人产生吸引力,意料之外的事情至少会使人感到新奇,产生联想,从而强化信息的渗透力。P48(关于熵的内涵,是不是说反了?)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活体的本性是选择,甚至是创造环境。环境被有机体感知,是一个选择性提取的结果:在整个可以支配的现象中,个人只保留对他有意义的那一部分。和我们处理过的信息数量相比,有符号价值的仅仅是极少数。P51 再参见P201前后
冗余度是传播中不可少的润滑剂。信息被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扩大受众范围,加强信息对受众的影响。传播中一定的冗余度,有利于克服噪音。P49(站在正面评价它合适吗?法西斯主义)
在两个信息的比较中,最贴切的将是那个触及边界的信息,那个更新我们常态思维的信息。P51
系统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可以解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的社会大众在一个组织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那种革命性和毁灭性力量的内在机制。P54
组织化水平越高,选择性越强。P63
所有传播学理论都包括两个理论要点,一是关于人的主体性,一是关于社会组织。控制论方法的意义在于说明信息在系统内部的循环所起到的组织作用,信息的第一个目的是寻找系统的稳定。P61所有的传播呈现为两个方面:内容和关系,后者囊括前者,并因此成为元传播。P62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认为对话的三个要素是:说话者、话题、听者。听者决定对话的目的和对象的要素。亚里士多德的传播思想是以说服为重点,以听者为中心。P64
现代社会是依赖媒介的社会。P68
所有的解码也是一种新的编码。P204
发端于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学术思潮孕育了后来影响全世界的经验-功能学派,其理论意义在于,从社会实用功能的角度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与大众传媒的关系、与大众传媒机构的关系和与大众传媒职业群体的关系,成为从传播学角度来参与和指导社会管理的一个理论工具。P67
从20世纪初开始,杜威、帕克、库利三杰,从经验研究出发试图在社会科学的意义上建立传播学,是具有理论先驱意义的第一个理论流派。P70他们把传播研究建立在应用社会学的基础上,将统计与现象观察结合起来,奠定了经验-功能学派的基础。他们不仅把传播看成一个信息的传递,而是文化建构的象征过程。因此,传播也出现在艺术、建筑、规范、仪式甚至政治当中,公共生活在他们的传播学概念中占有一个中心地位。P70-71
库利和人类学家米德一起被看作象征互动反应学派的开创者。库利:传播的历史是所有历史的基础。?传播的方式包括手势、讲话、写作、印刷、信件、电报、照相及艺术与科学的手段――即所有能把思想和感情由这个人传给那个人的方式?。1909年他的著作《社会组织》是第一本对社会传播进行分析的著作。P73
帕克是第一个大众传播理论家。P74
重新定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传播学研究能够成立的社会基础,因为个人与社会的接触关系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媒来实现,并予以规范和诱导的。P76
19世纪以来西方人类行为的社会科学所奠定的实证学术方法,即通过社会调查的结果来说明社会问题、解释社会问题,通过相关的实践、道德、审美和政治立场,来宣称一种普遍性(普遍的贴切、适用和有效)。也就是说,把知识制度化。这是经验-功能学派的基本要点。先驱拉扎斯菲尔德。P76其前提服从于西方的社会观念:信息自由和经济自由。这两点构成了对整个媒介职业领域的调整模式。
在经验-功能学派看来,大众传播媒介以一致的方式影响个人和社会机构,会为社会带来不可预期的利益,因此假定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同时是自主的和自动校正的。P77把学术研究和商业利益结合起来,尤其是得到私人企业的赞助,这是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P78
大众传播本身是一个进行社会调解而不是社会冲突的场所,求得共识是传播者发挥传播社会效益的一个出发点。公共权力或者专业部门会利用掌握的信息平台进行滚动式联动传播,形成传播的强大声势。强化信息的同时也就是在简化信息。P87
人们真正恐惧的对象往往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不确定的无法知晓的事情,在难以知道和渴望知道的搏杀过程中,人们会因为恐慌心理而像饕餮一样渴望获得信息:信息的满足指数成为建立个人自身安全感的赌注。P88
拉斯韦尔对宣传的定义:通过对有意义的象征符号的操纵来支配集体态度。宣传关注的是通过直接操纵社会暗示,而不是通过改变环境中和有机体中的其他条件,来控制公众舆论和态度。(《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22页,人民大学版2003年)
传播被看成一个劝说过程,信息可以激起效果,这种学术方法与社会心理学相近,着眼点在找寻信息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直接的、瞬间的、因果性的关系。这个五W传播模式太个人主义化了,可以解释面对面的传播,但很难把这个模式扩展到大众传播层次上。这个模式成功地解释了当时美国自由知识精英对媒介的操纵可能性的忧虑,同时也回答了企业家希望知道(或引导)消费模式的需求。公共权力也更想在知道更多的情况下主导舆论。P93
拉斯韦尔提出一个功能主义的理论。他认为媒介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媒介本质上保证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继承的功能。媒介可以控制环境,在社会各部分之间建立关系,有娱乐作用。R〃默顿、C〃赖特、T〃帕森斯1960年补充了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概念,把大众传播看作可以提供个人消遣、缓解心理紧张以应付现实生活,从而产生社会维持作用。P93
关于把关人的具体客观性影响因素(对于传媒具体来说)P96说明:大众传播是一种关系的构造物,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制约。
传播是社会舆论形成的渠道,又是舆论的载体。P96 构成议程设臵模式的五个要点P98-99
在关注程度上进行心理投资,类似今天的?注意力?、?眼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政治主要是一个?媒介事件?,对事件的处理结构化,结构化的新闻常用在政治传播中。P99议程设臵模式的意义是在被表现的事件的等级秩序中建立一种关系,意义的等级与事件的等级对应。P100
议程设臵模式的理论(?)意义:1,媒介对最重要事件的?适应性?,经常提前考虑舆论重点,有时提前一两年,倒计时来安排新闻事件。2,媒介有时制造人为新闻或?假事件?。从数量关系上看,媒介报道的重点有时并不真正反映舆论状态或真实问题,反映的只是现实的一部分[甚至很小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可以服从商业利益和政治策略的驱动来进行炒作,也可能是社会上某些压力集团或有特殊利益的社会团体煽动某一议题成为媒介议题。P101
经验-功能学派的方法特点:
1,由推论演绎而来,不是由归纳而来。通过社会调查、控制实验和内容分析得出相关的经验性数据,从中得出结论。2,假定有一个客观的真实存在,可供研究。这种真实的存在可以被观察、记录,例如选民的动态、受众的反应、消费者的爱好等等。3,假定人类有能力找出看得见的方法,通过一种量化的研究方式找寻真实。4,假定解释这个真实而提出的假设可以被证实或驳斥。
以上反映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显然,经验-功能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源于经验的自明。P103-104
学术性量化研究是为了寻求媒介的社会功能,商业性量化研究为了服务于客户的市场策略。经验-功能主义学派所要寻求的不一定是传统中的客观真理,而是不同媒介的受众的某种共同约定共同认同的东西。P104他们关注对象的内在结构,而把对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摆在次要位臵。P107功能主义者是第一批提出媒介应对文化的民主化作出贡献的思想的,哪怕这种文化主要来源于大众文化,属于消费者的要求。P107简单的把个人在商品市场的自由等同于表达自由。P108它的方法的客观性,但被调查对象不是客观的。
控制论所要回答的是找到比经验-功能主义学派更有效的社会控制技术的原理,以便对人的行为能够进行预测、模式化和指导;而经验-功能学派的要旨是通过实证方法去找到社会管理的技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P1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