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青少年亲子冲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14:24: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青少年亲子冲突论述

摘要:本文讲述的是青少年在发展中的亲子冲突问题。阐明了影响青少年亲子冲突的几大因素,如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婚姻质量。最后提出了家庭干预和学校干预两大青少年亲子冲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亲子冲突;应对策略

青少年亲子冲突一直受到研究者关注。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把青少年时期称为“疾风暴雨”期,他标志着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充满着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强烈而又频繁的亲子冲突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已得到很多研究证实。因此青少年亲子冲突就成为一个急待心理学家探究的问题。

心理学对亲子冲突的研究由来已久。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从人际冲突理论出发对亲子冲突展开研究,认为亲子冲突源于亲子双方目标的不一致。到70年代,研究者从社会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亲子冲突打研究领域,把亲子冲突界定为儿童对父母愿望的不顺从行为。80年代起,学者们逐渐从关系理论出发研究亲子冲突,认为亲子冲突的实质是一个双向人际互动事件,其中包括亲子间暂时的对立行为,如争吵、争辩。有人则认为,亲子冲突囊括亲子双方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所表达出的不一致。方晓义等学者[1]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亲子冲突进行了操作定义,把亲子冲突的内容确定为学业、家务、朋友、花销、日常生活安排、外表、家庭关系和隐私等8个方面,并把亲子冲突的形式分为情绪对立、言语冲突和身体冲突等三类。

本文认同方晓义等学者对“亲子冲突”的定义,同时认为应对亲子冲突的特殊性加以重视。首先,亲子冲突不具斗争性,只是亲子间观点、原则等“分歧”的外显表现,他虽能以激烈形式表现,但本质病不敌对。其次,亲子冲突应属于中性词,低水平的亲子冲突不仅不会影响积极亲子关系的形成,反而会促进孩子发展。俞国良等学者[2]指出,亲子冲突源于亲子情感分离的需要,冲突缺乏是发展不良的象征。长期高频的亲子冲突却会给父母和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

亲子冲突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因为亲子冲突涉及到亲子双方因而从孩子和父母两个方面着手展开因素探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父母的教养方式、性激素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婚姻质量都会显著影响亲子冲突。

响趋势呈倒u型。亲子冲突在青少年早期呈上升趋势,在青少年中期保持较高水平,在青少年后期则呈下降趋势。方晓义[3]等学者的研究也发现相似的曲线趋势,青少年随着年级升高与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呈倒u型发展,初二年级处于顶峰。

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和冲突发生时的冲突解决方式,故其会调节亲子冲突的水平和对双方的影响程度。 Ind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和民主型等。他认为权威型父母能对儿童的要求做出反应,并给予儿童适度控制,能最理想地促进儿童的适应性行为和能力的发展。专制型父母经常采用专断、禁止、惩罚等强制性策略,容易给儿童带来的焦虑、恐惧和挫折感,在这样教养方式成长的儿童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并出现行为与适应不良。杨丽珠[4]等的研指出,在民主教养方式下,孩子很容易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关系;而溺爱、放任、专制的教养方式却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些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出现高频亲子冲突。

研究发现雄性激素水平高的男性,在青少年期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而雌性激素水平高的男性则具有较高的抑郁水平。亲子冲突对性激素水平具有反馈调节作用,频率高强度的亲子冲突,会导致性激素分泌失调,从而影响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或外显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又导致了不同的亲子冲突。

侯静等[5]学者研究认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可能主动地去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在教育子女时,他们大都能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故此更少发生亲子冲突。陈欣银等学者[6]的研究发现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和母亲的权威型教养态度与母亲的高控制行为显著负相关。

研究者就父母婚姻质量对亲子冲突的影响提出了两种假设: 溢出说和补偿说。溢出说认为,在家庭环境中,父母之间的关系会迁移到孩子。如在父母关系紧张时,孩子有可能成为父母消极情绪的迁移对象,有些父母甚至通过无缘无故责骂孩子来发泄对另一半的不满。因此,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很容易导致不良的亲子关系。补偿说则认为,如果父母无法从婚姻关系中得到情感满足,就会把注意力转向亲子关系,通过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得到情感补偿。因此,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亲子间的情感联结。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支持“溢出说”假设。 3

青少年接触最多的环境就是家庭和学校,所以对青少年亲子冲突的干预可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入手。在对亲子冲突进行家庭干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父母应理解尊重子女。这意味着亲子双方都要能保持独立人格,父母要努力把家庭营造为独立人格的塑造场所。一旦出现亲子冲突,父母要尽量保持理性,运用沟通技巧化解冲突。对于非言语冲突,父母应该主动打破僵局和子女对话。其次,父母要感情融洽为孩子做出良好人际关系的典范。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人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感情融洽相互尊重,是家庭幸福的主要因素,同时这一因素会影响子女对父母态度。孩子如果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气氛中,得到充分的关爱,获得适宜的情感陶冶,他们就会对父母持积极态度,这一积极态度无疑会减小亲子冲突。如果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则会使孩子情绪不稳定、紧张和焦虑,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长期忧心忡忡,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长此以往必然引发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这一特点在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特点上反映得相当明显。同时,父母还要努力配合学校对孩子进 行全面教育。父母要主动地和学校沟通联系,配合学校和社区对孩子进行教育保护,从而在学校和家庭、教师和父母之间形成强大凝聚力,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

很多研究发现,相比家庭干预,学校干预更具有组织化、系统化,并且意识性和目的性都更强。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主题活动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和家长架起沟通桥梁,并在必要时候加以介入,从而对亲子冲突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

学校要注重和谐校园的建设,以期创设一个能促进青少年和其父母之间关系、避免亲子冲突的文化环境。为此学校应长期开展以下三方面活动:第一,开展尊重理解父母的感恩教育。通过开展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学会感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各种情感,使青少年对父母产生认同,提高他们的共情能力。第二,开设社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人生百味从而真正地对父母产生体谅。第三,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可以依据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及时地宣泄心中的苦闷、矛盾、烦恼,为学生提供专业建议从而有效缓解亲子冲突[7]。

参考文献:

[1]方晓义,张锦涛,孙莉,刘钊.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用心理学,2003,9(4):14~21

[2]俞国良,周雪梅.青春期亲子冲突及其相关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6):33~39

[3]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46~52 [4]杨丽珠,杨春卿.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心理科学,1998,21(1):43~47

[5]候静,陈会昌,王争艳,李苗.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85~191

[6]陈欣银,李伯黍,李正云.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心理学报,1995,27(3):329~336

[7]樊召锋,俞国良.青少年的亲子冲突及其应对策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7:23~29

http://wenku.http://www.china-audit.com//link?url=jwrFQiLmGhVCQ5q5ucHP7r1NNIEavuz1HgZGq7OYxn6jvRPdzqYPfwwRcUTNkADOs7c-yZv6MS_g9CnMf_wy2h8XeQVQfK_ONP2veDZN9p3

搜索更多关于: 青少年亲子冲突 的文档
青少年亲子冲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1d346lgde3h0qr03o5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