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是高不可攀,是要你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永不停息;高考不是煎熬煎烤,是让你完善自我的磨考,不断超越。高考到了,祝你成竹在胸,高人一筹,考试成绩门门优秀。2018-2019学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卷
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1.(2分)(2014?上海)“玉兔”号月球车用法正确的是( ) A.Pu与U互为同位素 B. C. D.Pu与Pu与Pu与Pu互为同素异形体 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
Pu的说
考点: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A.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 C.不同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解答: 解:A.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Pu与U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故A错误; Pu与Pu均为原子,不是同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素异形体,故B错误; C.D.Pu与Pu与U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Pu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其核外电子数相同,则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粒子间的数量关系、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概念等,侧重于原子结构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2.(2分)(2014?上海)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 A.过氧化钠 B. 氢硫酸 C. 硫酸亚铁 D. 苯酚 考点: 钠的重要化合物;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苯酚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A、过氧化钠和氧气不反应; B、氢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 C、硫酸亚铁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铁; D、苯酚能被氧气氧化变成苯醌; 解答: 解:A、过氧化钠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但和氧气不反应,不会因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故A正确; B、氢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会因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故B错误; C、硫酸亚铁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铁,会因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故错误; D、苯酚能被氧气氧化变成苯醌,会因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些常见物质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问题,是对学生进行物质性质的训练与提高,难度不大. 3.(2分)(2014?上海)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 A.乙炔 B. 乙烯 C. 丙烯 D. 1,3﹣丁二烯 考点: 聚合反应与酯化反应. 专题: 有机反应. 分析: 判断高聚物的单体:首先要根据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判断高聚物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然后根据推断单体的方法作出判断, 加聚产物的单体推断方法: (1)凡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半链闭合即可; (2)凡链节主链上只有四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且链节无双键的高聚物,其单体必为两种,在正中间画线断开,然后将四个半键闭合即可; (3)凡链节中主碳链为6个碳原子,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画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将单双键互换; 该题属于第(1)种情况,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高分子化合物…CH=CH﹣CH=CH﹣CH=CH﹣CH=CH…,其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n,属于加聚产物,根据加聚产物的单体推断方法,凡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半键闭合即可得其单体为:CH≡CH,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加聚反应生原理及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求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加聚反应原理及反应产物的单体判断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4.(2分)(2014?上海)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B. 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C. 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考点: 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蒸气转化为裂化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 解答: 解: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属于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破坏了范德华力,石蜡蒸气→裂化气发生了化学变化,破坏了共价键;所以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时破坏的作用力,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5.(2分)(2014?上海)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A.升华 B. 萃取 C. 纸上层析 D. 重结晶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升华是利用物质熔沸点低,加热转化为气态来分离,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升华与物质熔沸点有关,加热转化为气态可分离混合物,而萃取、纸上层析、重结晶均与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关,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分离方法及分离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纸上层析是试样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利用扩散原理分离混合物,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3分)(2014?上海)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碱性:KOH>NaOH B. 相对原子质量:Ar>K 酸性:HClO4>H2SO4 C.D. 元素的金属性:Mg>Al 考点: 真题集萃;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解答: 解:A.Na、K位于周期表相同主族,金属性K>N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 B.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存在周期性的变化,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选; C.非金属性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为2014年上海高考题,侧重于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7.(3分)(2014?上海)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 HA. 3O+和OH B. C. CO和N2 CH3和NH4 HNO2和 NO2 D. 考点: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粒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解答: 解:A、H3O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1﹣1=10,OH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1=10,电子数相同,故A错误; B、CO的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4,N2的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4,电子数相同,故B错误; C、HNO2的质子数为1+7+8×2=24,电子数为24,NO2的质子数为7+8×2=23,电子数为23+1=24,电子数相同,故C错误; D、CH3的质子数为6+1×3=9,电子数为9﹣1=8,NH4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1﹣1=10,电子数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明确中性微粒、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的数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8.(3分)(2014?上海)BeCl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3相似.由此可推测BeCl2( ) A.熔融态不导电 B. 水溶液呈中性 熔点比BeBr2高 C.D. 不与NaOH溶液反应 考点: 真题集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AlCl3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铝离子能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eCl2化学性质与AlCl3相似,依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是分子晶体,熔融态不导电,能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BeCl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3相似,故 A.BeCl2为共价化合物,故熔融态不导电,故A正确; ﹣++
B.BeCl2能发生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BeCl2和BeBr2为分子晶体,BeBr2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eCl2,故BeCl2熔点比BeBr2低,故C错误; D.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铍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掌握氯化铝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9.(3分)(2014?上海)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236.6kJ 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 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B. 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C. 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真题集萃.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据△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可知,3﹣丁二烯和2﹣丁炔的能量高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据此解答. 解答: 解:据△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可知,3﹣丁二烯和2﹣丁炔的能量高低,能量越低越稳定, A、相同条件下2﹣丁炔放出热量比1,3﹣丁二烯多,说明1,3﹣丁二烯能量低,稳定,故A正确; B、相同条件下2﹣丁炔放出热量比1,3﹣丁二烯多,说明1,3﹣丁二烯能量低,故B正确; C、相同条件下2﹣丁炔放出热量比1,3﹣丁二烯多,说明1,3﹣丁二烯能量低,其相互转化有能量变化,故C正确; D、1,3﹣丁二烯和2﹣丁炔所含的碳碳单键数目不同,所以不能判断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大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以及能量越低越稳定,题目难度不大. 10.(3分)(2014?上海)如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X Y 选项 收集气体 A 碱石灰 氯化氢 水 B 碱石灰 氨气 水 C 氯化钙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 D 氯化钙 一氧化氮 氢氧化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