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副歌部分中有四小节旋律是由―5 3‖构成的, ―5 3 ︱5 3︱‖和―5 3︱5 3︱‖ 风 铃, 风 铃 金 钟,银 铃
借助手号帮助学生认识和建立sol——5、mi——3两个唱名。在学习副歌时,可用师生接唱法,学生唱前一句,教师接唱后一句,唱熟后再交换唱。 4、听一听、找一找 。 解决难点再学唱全曲:
(1)第3、4小节―533 53 ︱1-︱‖,―53‖两音是上行六度大跳音程,教师借助电子琴先让学生听准后用―Lu‖模唱,再过渡到填唱歌词。 (2)让学生先并按×、× ×、×××× 这三种节奏说词,再学唱全曲。 5、唱一唱、演一演。
在歌曲情绪、力度的处理上,让学生自己讨论,建议主歌部分的三段歌词,根据微风、轻风和狂风三种不同的意境,分别用p、mp、f力度演唱,并较加上动作进行表现。 6、画一画、做一做 。
学生学会歌曲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画一画心中的风铃,也可动手做一个风铃,在教室里布置一个―风铃展览会‖,在背景音乐《风铃》的歌曲伴奏下,欣赏自己创作和动手做的风铃,感受琳琅满目的风铃的美妙魅力。 三、小结。
反思:对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真丰富”“你做得非常好”??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孩子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情况。奖优励差。 本学期第8课时 授课日期 9月27日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教学目标:
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巩固认唱 ―5‖和―3‖两个唱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
2、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要求。 二、歌曲教学:
1、议:先请学生先谈谈自己所认识的大自然的鸟类,再回忆在前四册教材中通过音乐所认识的鸟类朋友,再复听在第四册教材第4课欣赏过的管弦东曲《杜鹃圆舞曲》,感受音乐中小杜鹃的叫声―咕咕‖是由一高一低的两个音组成的,学一学小杜鹃的叫声。
2、听:从小杜鹃的―咕咕‖叫声导入(两个音一高一低)。学生在感受和建立了这两个唱名的音高观念并将其存入了―小音库‖后再聆听歌曲录音磁带,要求学生能听辨出歌中小杜鹃的―咕咕‖声是由这两音组成的,并能借助手号唱准―咕咕‖。
3、唱: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先听录音,第一遍聆听时,听到―咕咕‖举手,第二遍聆听时,听到―咕咕‖拍手,第三遍聆听时,听到―咕咕―跟着唱;然后可以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学生杜鹃的叫声,只唱‖咕咕―部分,用此方法分组接唱、男女生接唱、全班和个人接唱等,最后过渡到跟伴奏音乐或钢琴唱全曲。
4、动:学会歌曲后,由学生自行设计表演动作,―咕咕―处可设计表现小杜鹃飞翔或叫唤等特征的律动。
5、拍:由学生自行设计声势伴奏(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
6、奏:由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咕咕‖处可敲击sol、mi小音条,加入碰铃、响板等。 三、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情况。奖优励差。
反思:这是三年级音乐教材中第二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时以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及通过模仿杜鹃叫声来引入歌曲学习,通过模仿“咕咕”、学习“5﹑3”两个音,学生
很快就能将乐谱中的“5﹑3”唱准并且认识了顿音记号。按节奏读歌词,这既是节奏的练习又让学生感知了歌曲情绪,学生学起来比较上口易于接受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在学生基本上学会歌曲后,我又让学生创编歌词,把喜欢的小动物编到歌里唱一唱。学生热情高涨,一起讨论、决定所创编的歌词。教师然后根据这种动物的特点,进行集体自由创编歌词。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编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小猫、小狗、青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本课教学,我摒弃“花架子”的教学观念,利用国家专用的“远程教育资源”,以真实、朴实、踏实为课堂风格,切实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规律,做到了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第3课 听音乐 看跳舞 教学目标:
一、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有机结合,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乐感兴趣。 二、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天鹅》、《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那不勒斯舞曲》,能听辩出已学过的七件乐器的音色,认识一件新乐器。 三、跟随影像和音乐参与模仿、创编舞蹈和律动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视觉去观察相关的姐妹艺术资料,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3课时
本学期第9 课时 授课日期 9月29日 教学内容:
一、听赏《四小天鹅舞曲》、观赏《四小天鹅舞》 二、听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 观赏芭蕾舞《天鹅之死》 教学目标:
一、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的有机结合,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乐感兴趣。 二、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天鹅》,能听辩出大管、双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
三、跟随影像和音乐参与模仿、创编舞蹈和律动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视觉去观察相关的姐妹艺术资料,感受音乐与姐妹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欣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听赏《四小天鹅舞曲》、观赏《四小天鹅舞》
1、看: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芭蕾舞、《天鹅湖》故事和创作背景的资料,看资料,了解剧情。
2、讲:请学生讲讲《天鹅湖》的故事,体会其文学美。(王子和公主战胜恶魔,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教师通过影碟给学生介绍芭蕾舞的起源的特点。 3、赏:学生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四小天鹅舞》,在音乐和舞蹈交融的情景中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姿态美。
4、议:让学生自由讨论对剧情、音乐和舞蹈的感受。
5、辨:复听音乐,听辩出大管、双簧管和小提琴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此前,教师可用―听力抢答‖的方式给学生复习一下前面1-4册学生已认识的全部管弦乐器)。 6、创:自创动作,随音乐做律动或声势(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并让学生边动边哼唱旋律。
7、奏:让学生多欣赏几段《天鹅湖》中经典的舞蹈片段,在欣赏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参与欣赏活动。
8、比:让学生听赏由这段乐曲改编的童声合唱曲《小天鹅》或其它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比较和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三、听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 观赏芭蕾舞《天鹅之死》 1、观赏:观赏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描述的意境、情绪。
2、听辨:复听音乐时让学生闭眼重现作品的意境,引导学生听辨出作品中担任独奏和伴奏的各是什么乐器。
3、律动:分两组,跟随音乐用手臂分别画出独奏音乐和伴奏音乐的旋律线;随着音乐,自由地做律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