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91.《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A. 对等 B. 平等 C. 不平等 D. 基本平等 答案:B。
92. 《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是( )。 A. 上一级法院 B. 同级人民政府 C. 同级党委 D. 检察院 答案:D
93.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 )指定管辖。 A.当地高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共同上级人民法院 D.先立案法院 答案:C
94.在共同诉讼中,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
事人发生效力,除以下哪一选项外,均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 )
A.变更诉讼请求 B.提出管辖异议
C.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D.放弃主张的诉讼请求 答案:B。
95.(难题)下列争诉案件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的是:( ) A.李四、王二,均为超市老板,不服工商局对合同纠纷所作的调解 B.李某,甲市公民,不服公安局对其所采取的监视居住 C.阳光歌舞厅,不服文化局的查封
D.张某,某政府部门处长,不服其单位对他的行政处分 答案:C。
96.(难题)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我国行政诉讼中也确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据这一规则,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B.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事,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即使涉及个人隐私,也应当在公开开庭时出示,以保证双方当事人的知情权。
C.人民法院经过全面、客观地核实,对未采纳的证据不必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这属于法官审理案件时的自由心证过程。 D.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应主动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非经诉讼参加人的申请,法院无权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答案:A
97.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复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 B.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 C.复议立案之日起十日内 D.复议立案之日起十五日内 答案:B。参见第四十五条。
98.新《行政诉讼法》对起诉期限进行了调整,根据新修订的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 )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两个月内 B.三个月内
C.六个月内 D.一年内 答案:C。参见第四十六条。
99.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 )。 A.及时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并送达当事人。
B.以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为由,作出书面说明,不接收当事人的起诉状。 C.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D.及时审查,若无法作出判断时,推断其符合法定起诉条件。 答案:C。参见第五十一条。
100.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 )处理。
A.缺席宣判 B.诉讼中止 C.诉讼终止 D.撤诉 答案:D。参见第五十八条。
101.(难题)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 )。
A.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B.合并审理审理 C.两种诉讼分别同时进行 D.终止行政诉讼 答案:A。参见第六十一条。
102.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两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答案:C。参见第八十一条。
103.(难题)下列关于简易程序说法错误的是:( ) A.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B.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C.在简易程序中,行政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D.发回重审的案件经审判委员会允许,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答案:D。参见第八十二、八十三条。 104.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 A.终止正在审理的案件
B.及时告知当事人,要求其另案起诉 C.直接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D.继续按照简易程序审理完结,保证案件的完整性 答案:C。参见第八十四条。
105.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A.五 B.十 C.十五 D.三十 答案:C。参见第八十五条。
106.(难题)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为:( )
A.提起上诉的当事人是符合法定条件、享有上诉权的当事人,包括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B.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原则上为书面审理。
C.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D.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 答案:B。参见第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条。
107.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 )内作出终审判决。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答案:C。参见第八十八条。
108.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审理完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 )批准。 A.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答案:B。参见第八十八条。
109.(难题)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为:( ) A.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B.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再审程序 C.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调解违反自愿原则的,有权提审
D.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调解违反自愿原则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答案:B。参见第九十二条。
110.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 )原则。 A.同等 B.对等 C.相等 D.平等 答案:B。参见第九十九条。
111.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有:( ) A.罚款 B.没收 C.国防行为 D.强行摊派 答案:C。参见第十三条。
112.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主体,该行政主体不是( ) A.人民政府 B.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C.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 D.人民法院 答案:D。
113.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诉讼,所谓的“民”,正确的理解应为:( ) A.公民 B.公民、法人
C.法人或其他组织 D.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答案:D。参见第二条。
114.(难题)关于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规定,下列说法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的是:( )
A.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B.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尊重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但不承担为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的职责
C.少数民族聚居区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
D.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发布法律文书 答案:B。参见第九条。
115.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A.基本平等 B.平等 C.同等 D.对等
答案:B。参见第八条。
116.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以下关于辩论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双方当事人只能对案件的事实等实体方面进行辩论,无权对适用法律及程序性问题进行辩论
B.辩论原则体现了行政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平等的法律地位,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诉讼原则
C.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充分行使辩论权,有助于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 D.原告提出起诉状后,被告提出答辩状,属于书面的辩论形式 答案:A。参见第十条。
117.对国务院部门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应由( )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A.高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答案:C。参见第十五条。
118.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A.高级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答案:A。参见第十八条。
119.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 )人民法院管辖。 A.原告所在地 B.被告所在地
C.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 D.最先立案的 答案:C。参见第十九条。
120.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 )人民法院管辖。 A.最后立案的 B.最先立案的 C.当事人协商确定的 D.较高级别的 答案:B。参见第二十一条。
121.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 )指定管辖。 A.审判委员会 B.当地高级人民法院 C.上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C。参见二十三条。
122.公民甲死亡,( )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A.甲的哥哥 B.甲的祖父母
C.甲的父母 D.甲所在单位的领导 答案:D。参见第二十五条。
123.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 )为被告。 A.复议机关
B.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复议机关和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 答案:A。参见第二十六条。
124.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 )为被告。 A.复议机关
B.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