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策略探究①
敬丽蓉
【摘 要】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道德、审美发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需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通过课内外结合恰当地去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再展开一些活动使学生自愿去阅读课外书籍,不仅为学生启发智慧,又能锻炼才能。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年(卷),期】2017(000)050 【总页数】1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学习兴趣 【
文
献
来
源
】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examination-
weekly_thesis/0201222834769.html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之一。在现今的社会中,人们可以从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通讯设备进行阅读,但是运用通讯设备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没有用书籍阅读好。实际上,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性格,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近年来,部分学校都实施“我读书,我快乐”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一、点燃学生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非要人逼着去学,是难以学有所成的。兴趣在教育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籍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逼迫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的思想。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自然就像香花引蜂一般,努力寻找阅读的机会,从阅读中吸收
新知识,开阔眼界,并从中化为自身的力量。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每个人的阅读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对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弱或者并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生动有趣的卡通漫画、内容活泼的童话故事、富有哲理的寓言;对于一些对阅读较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推荐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推荐蕴含哲理、富有情趣的文章及阅读科普书刊,也可以推荐著名作家所写的作品。这样的阅读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眼界与阅读水平。根据学生的兴趣,在他们的生活空间尽可能地选择较大空间的选择余地——阅读材料。便于学生能够随时保持阅读。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创建家庭阅读环境
每个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都应该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改变部分家长“读书无用”的观念,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保证学生在课外有书籍来源。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提倡亲子阅读,让学生能够有阅读的习惯,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设立班级图书地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学生可以将书籍统一放置在班级中,组织管理,学生可从管理员处借阅。为班级图书地选出三名图书管理员,主要负责借阅工作,课间课余时间随时借还。在每周举办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师以身作则
要想学生阅读需要老师作榜样,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
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水平提升,思维逐渐活跃起来。在读书世界中,学生会有许多所不能理解的细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同探讨故事的情节与读后感,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和表现欲望,也方便对学生做出正确的阅读性指导。
三、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内学习的补充,也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此,需要提升阅读的效率,就要为学生提供阅读的习惯。 (一)不动笔墨不阅读
在学生阅读时,书籍旁边需要放置一本读书笔记,学生可边看、边想、边读、边标注,逐渐养成对其内容的摘录习惯,内容可包括生字词注解、优美词语或句子、作品内容概要、赏析等。鼓励学生对作品的再创作,例如续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翻到笔记时会记起文章的大概。 (二)集中指导
学生在共同阅读同一文章时,能够统一指导。但是教师需要挑选出人人都喜欢看的书籍,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可以从教材中选出非考试要求的内容提供给学生阅读,简单地介绍一下内容。顺势引导让学生回家阅读,然后拿出一节课专门给学生谈体会,集中一起指导,让学生写出读后感。
四、培养习惯
好的教师不仅会给学生传授知识,传授学习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外阅读由于缺少老师的监督,有时候容易出现差错,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需要有计划地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关推荐: